近期,70个大中城市房价逐步回暖,上升态势可用四个字概括——小心翼翼,在限购调控与灵活周转之间,房企对“政治正确”的自觉性已然今非昔比,既要防止房价猛蹿带来更严重的政策的控制,又要在非投资类产品下足功夫、高速周转。
对于房地产的企业的治理、内控水平,商业评论人士通常都斥之以粗放管理、乏善可陈,这句话放在5年、10年前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数轮调控后,地产企业在死去活来、活来死去的折腾中,长足了记性、磨出了经验,制造业、服务业百年来积攒的经验给房地产业提供了参照,任何商业体良性循环的正道是,产品标准化、打开资本通道、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构造等等。 虽然已有千亿、数百亿级的强悍的房地产大佬,但这并不意味着后来者没有机会,中国庞大的城市化命题仍给出了足够的想象力,画卷刚刚展开,任何一个谙合真正商业规律的企业,都将有博胜未来的机会。
田明:主攻二线城市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今年的市场走势?
田明(朗诗集团董事长):2013年形势会好于2012年,但不会有像2009年那样反弹。如果上半年在一、二线出现较大反弹,会招致调控加压,全年曲线可能呈现先上后下的趋势。如果上半年的市场上涨温和,全年将比较平稳。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中央对城镇化的推进?公司对此有何战略的安排?
田明:首先我认为城镇化不等同于房地产化。城镇化需要有实体的经济的支持。有了制造业、服务业才能解决进城人口的就业问题。所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
我们判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当前产业的基础并不好,现在还处于大城市化的阶段。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所以我们未来几年的主战场将是二线城市,其范畴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津渝两大直辖市。
经济观察报:去年的经营的指标是否完成,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各项指标计划是怎样的?
田明:2012年朗诗房产公司更多按照“过冬”原则安排生产的经营,在销售收入、认购率和利润额上都完成了指标。过去一年,公司很大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对于未来还有快速发展机遇的“白银十年”。我的判断是行业集中、竞争加剧、利润趋平、市场细分。
一方面,我们将产品线由原来单一的高端的产品,扩展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线,完成了客户结构梳理和相应投资。去年我们新增的首次置业、首次改善产品,是全年业绩的亮点。另外一方面,我们完成了公司组织管控结构的调整。梳理了总部、区域公司和项目公司的关系,更有助于区域公司在城市片区的深耕。
到2013年底,朗诗在建项目的计划由现在的25个扩展到40个,约150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回款计划110亿元,土地投资80个亿。
经济观察报:朗诗过去一直有鲜明的特色,今后规模上会否有突破?
田明:今后能存活的行业企业,一种是资金的雄厚、规模大,另一种是有绝活。绿色一直是朗诗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也要有规模。长期以来,朗诗缺乏外部融资渠道,在此情况下,我们今年将突破百亿规模,计划在5年内实现年度300亿元的销售回款,进入行业规模前30强。
经济观察报:去年朗诗系统地搭建起非地产的开发板块的框架,今年有何部署?
田明:今年在金融、科技、养老和代建上有大的探索和突破。朗诗去年下半年成立青杉投资,通过基金、信托等筹集管理着12.5亿的资金,今年管理的规模会增加到30亿元,用于支持朗诗的开发、养老等板块。养老板块,一方面继续在开发项目上配套养老地产,另一方面正在与许多地方政府商讨养老社区的供地方案。技术板块已经成立两家公司,在公建、养老等项目上输出技术、代建、咨询设计等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