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控信息纷杂,“末班车”行情更让楼市焦躁不安。房地产交易中心长龙不断,二手业主趁机抬放出“海鲜价”,好行情更蔓延至一手市场,楼盘现场客流量大增,成交量增加一成多。最让人心惊的是,“捞一笔”逆市提价的楼盘(尤其是那些认为可幸免于调控外的刚需盘)更是不在少数。
这半个月以来的市场火爆,其实是反常现象。如人体的“寒极生热”,寒邪化热入里,本是虚寒难当,却自诩为红光满面的壮汉。
市场有病。其病一:只知“捞一笔”,不知“捞一笔”后怎么办。我们知道,“末班车”行情,其实是一种消费力的透支,是一种恐惧性的消费。赶搭“末班车”入市的买家,是对楼市持上涨预期的群体。而这种预期来得快,去得也快,也许今天还在闹哄哄排队买房,明天就会呼啦啦散场。“末班车”行情,更必然会在细则落地之日戛然而止。接下来,将会是不可避免的观望。假如预期真逆转的话,观望将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结束的,相比而言,“捞一笔”涨价便是十足的短期行为。“捞一笔”之后怎么办?这是留给今后长长的难题。
其病二:只知“20%”在前,不知重招在后。尽管“20%”所得税暂时与一手市场无关,但是,由于一、二手楼市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双生儿,二手市场受挫,换房力量会大幅削弱,一手市场也必然会后继乏力并出现萎缩。因此,对一手市场来说,二手市场受到打击,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都绝非一手市场的利好。更何况,“捞一笔”的涨价心态无异于“自杀”,因为其倒逼严厉政策出台的几率相当高。
本周,有业内人士爆料称,深圳“限价令”演化为“限涨令”,超过红线发“红牌”直接罚出场。尽管深圳房管局称这只是旧政策的重申,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是非常时期的政策“空窗期”,为贯彻落实“新国五条”,地方细则“硬来”的可能性日渐增大。没有深圳版“限涨令”,未必会没有穗版“限涨令”或其他各种“××令”。有“20%”在前,就会有更重的招数在后。
当然,要问严厉调控的风险有多大,最关键的是要看涨价的幅度有多猛。涨价有多猛烈,调控就有多强硬。危境如此,唯自求多福,速速走量罢
(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