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树湾家具博览中心关门结业一事引起的“家居卖场过剩”的讨论似乎愈演愈烈。家居卖场过剩的说法最初来源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家居行业现状确实不乐观。不过,另一个家居卖场龙头企业“居然之家”还在宣布扩张。除此之外,红星美凯龙、香江集团都在筹备大面积扩张。
家居卖场过剩
一边是加速开店,另一边却是倒闭频频,这是为哪般?根据《2014年家具行业发展报告》分析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为世人瞩目。目前中国人均家具消费尚低,我国年人均消费家具仅为17美元,仅为发达国家的1/18。”而从这个理论数据以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可知,有些地区家居卖场的确已经出现过剩。
但笔者认为,当前家居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应该是巨大的市场容量与区域家居卖场均衡匹配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过去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庞大的市场规模所带来的理论上的财富,而忽略了一系列重要问题,那就是在既定区域内,市场需求是否足以容纳疯狂扩张的卖场?而其中,又有多少家居卖场在重滔覆辙呢?
笔者认为,商家首要考虑的原因还是成本问题——租金太贵。随着城市扩展越来越快,一些原本属于城郊的区域迅速聚集了大量居住人口,随之而来的是物业租金的节节上涨。而家具陈列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需要大面积的展示空间,单位面积的租金相对而言肯定低于其他零售行业。
以番禺为例,十年前的番禺只是广州郊区,租金100元/平方米而已。但随着地铁、公交等交通便利化,区域聚集人口众多,部分租金已达到近400元/平方米。这些年随着租金上涨、竞争激烈,大型家居卖场一直处于生死边缘,加上经营模式的单一,家居卖场路子越走越窄。
多重原因致“过剩”
据笔者了解到,卖场与家居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往往要求企业品牌入驻卖场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如果商家不愿意进入新开的某一卖场,那么,以后也将失去进入这个连锁卖场的其他机会。比如,这个卖场若是再开店,这个品牌就无法进入,即便进入了,品牌也不能优先选择摆放权。
这样对于大品牌来说,必须硬着头皮进卖场,而且越高级的卖场越得进,但是高级并不意味着就能赚钱,反而可能更难赚到钱。“这也是大品牌的无奈,渠道是越多越好。电商这种低成本模式要拓展,建材卖场这种高成本模式也不能丢。”一家居企业市场部人士无奈地告诉笔者。
但针对不同品牌之间的分化,目前所出现的家具商场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据统计,2012年全国家具卖场面积已达4700万平方左右,从数据上看我国的家具卖场是过剩的,但一些区域卖场又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经销商难求一席之地,这种不平衡应该说是结构性过剩。
而从渠道的角度看,任职于国内某知名家居品牌的陈登峰告诉笔者,国内的家居卖场跟掌控家电渠道的国美苏宁还不一样,苏宁和国美可以说几乎是垄断了家电的流通渠道并且使用采销模式,家居卖场比如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自身并不经营产品,靠的是收租金的商业地产模式,占家居的整个流通渠道的份额现在其实还很小。
在“收租金”的这种模式下,卖场要做的更大更强就需要去开更多的店,更大品牌的店,来容纳更多的家居建材品牌进驻,一个卖场内可能同时卖家居品牌几十个,但是卖场本身吸引客户群的能力是有限的。
近年电商渠道的崛起更是给了消费者更多的信息与选择,越来越少的流量要分摊到越来越多的开店品牌上,而每年都雷打不动要上涨的租金更使一些中小品牌商雪上加霜,不断的亏损逼得他们无奈退出家居卖场,导致家居卖场的空置率大增。
如果回顾2008年开始的家居卖场扩张大潮,全国家居卖场急剧扩张后,各种连锁加盟的家居卖场迅速涌现,短短几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家居卖场的面积由几百万平方米,迅速上浮到去年的4000万平方米,这是大环境所致。另根据中国家具协会的统计,按行业标准1万平方米年销售1亿元计算,去年家具建材行业实现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也就说2000万平方米的卖场面积就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但仅仅从上面的数据,下“过剩”的结论还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导致过热区域有“过剩”的现象,而“冷门”区域“过剩”则言之尚早。因为卖场倒闭潮出现,和市场饱和与否并无直接关系,而跟经营有关系。“卖场经营得不好,商家四散,经营得好,市场拓展力度可能会越来越大,这和商场、商家操作有关系。”某一大品牌的推广部负责人告诉笔者。
当前看似一个不好的时期,但也可能是一个好的时期来临前的挣扎期。根据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一个市场经过充分的竞争之后,大批的企业将会不复存在,剩下的企业当中20%会占据80%的市场。现在是洗牌期,卖场总量过剩只是过渡期的表面泡沫,等到新的、优质的淘汰了旧的、落后的,就不会过剩了。这个过渡期大概在3年左右,“过剩只是暂时的,更应该看到家具行业的进步”。上述企业的推广部负责人说。
而笔者的另一位在广东市场经营家具企业十多年的朋友却坦言:“在家具零售卖场方面,不仅尚未过剩,而且相对稀缺,就乐从家具城或是佛山家居博览城来说,面积总量大,更趋向于批发和行业采购平台。”因此,以佛山地区遍地的家具零售卖场为例,他们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针对本地的家具零售很少,且贸易中心和零售商场有着很大的不同,面对的客户以及功能都存在很大的区别。
专家分析称,由于建材家居业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扩张,目前仅是坐地收租的建材家居卖场已无法维持,行业要获得有序和持续发展,必须放弃打“价格战”,转而选择“价值战”,唯一出路在于转型升级。
在大幅扩张后带来的市场饱和、经销商利润摊薄加上不甚给力的市场形势下,一些急于打开局面的卖场着实吃了点苦头。在遭遇发展瓶颈之时,一些扩张过度的卖场选择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可以稳扎稳打;而实力不够的小卖场通过优化资源来修炼“内功”,这才是明智之举。
另一面,对于家居卖场来说,想要不被淘汰出局,关键还是要靠专业的人才。开一个卖场不再是仰仗雄厚资本通过对市场终端的充分抢占来逼垮对手,而竞争也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品牌管理与市场策划。因此,商家开辟新卖场或经销商增加门店时,卖场规模很重要,但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更显重要。
对于家居卖场的发展,业内人士陈登峰告诉笔者,家居行业特别是家具行业的发展历程跟家电行业非常相似,并且家具行业比家电行业要滞后好几年,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对照,就不难理解现在家居卖场所遇到的难题和困境了。
的确,最近十年是房地产和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近两三年房地产不景气的后续效应正在慢慢显示,原来欣欣向荣形势下被掩盖在冰山下的问题都慢慢突显出来。10年前家电行业的国产彩电品牌超过400个,现在的国产彩电品牌只剩下了15个左右。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13年家具制造基地广东关闭的家具厂超过7000家。
房地产市场不断地受到调控,购房环境相对宽松,进一步刺激了家具行业的发展。卖场总量过剩只是过渡期的表面泡沫,等到新的、优质的淘汰了旧的、落后的,也就不必担心过剩的问题了。
因此,从整个长远的发展态势来看,家具卖场所呈现出的是结构性过剩。虽然卖场过剩,但用另一种眼光来看,目前所出现的家具卖场倒闭现象,实质上是家具行业的自我调控,是家具行业自身在挤掉泡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