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百余年后再一次火了起来。南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之一,九日山摩崖石刻、金鸡古港等“海丝”遗迹,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如今,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紧密的水头石材产业,再一次与“海丝”紧密相连。
在这股愈演越烈的互联互通历史潮流之中,被誉为“中国的卡拉拉”的水头,该如何抓住这个绝佳的战略机遇?随着传承千年的“丝绸之路”再度复苏,呈现在石材人眼前的,又是怎样一条新道路?
走出去新“海丝”带来利好石企积极进军国外
近年来,南安石材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上下足了功夫。溪石、英良、新东源等企业积极收购或控股国外矿山;鹏翔等企业成功应对欧盟对中国人造石的反倾销调查;鹏翔、英良、环球等组团参加土耳其伊兹密尔石材展、意大利维罗纳国际石材展等;新东源、奥力等在土耳其联合创建了全球首个石材图书馆,着力在大理石出口大国扩大行业影响力。
东星石材有限公司副总裁蔡小郭说:“我们在出口这条路上走了很多年,为了更好对接东南亚、中东甚至非洲市场,我们在泰国、土耳其等地收购矿山,并在迪拜开设展览馆和工厂。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南安石材企业带来了新商机。”
“我们的出口订单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为了更好维护对接这些市场,我们长期在当地派驻团队,并开设专卖店、购买矿山。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我们带来了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契机。”南安市新东源石业董事长杨加强说。
“土耳其是欧亚大陆的连接点,通过这一前站,我们以后能帮助国内的石材企业进军地中海沿岸的矿山资源。”杨加强说,中国石材行业已经拥有了国际化的坚实基础,就像一艘已经打造完备的大帆船,新“海丝”带来的政策利好,像是一股东风,让这艘大船能扬帆启航,逐梦全球化。
在杨加强看来,新“海丝”也让石材行业的全球化资源整合有了更多空间。“现在中国石材行业已经从跟随者变成了世界的主导者,但这还远远不够,要让整个产业更上一层楼,还要进一步升级成世界石材行业的总部经济中心。”他认为,新“海丝”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南安的软硬件实力,吸引全球石材产业链条大规模进驻,“国外一些大型矿山企业、海外物流、资本市场配套汇聚在一起,就能在家门口真正实现石材行业的全球化。”
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认为,新“丝路”是泛概念,也是一个新契机。目前,英良集团已在多个“海丝”沿线国家采购石资源,并设立了相应销售点,在土耳其、土库曼、新加坡等资源国设立了分公司,在迪拜设立了办事处。
刘良说,仅仅几家石材企业走出国门,不算成功。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去世界各地建设“产业园区”、开拓卖场,才算真正的成功。“我国的石材卖场目前还没有成功地走出国门,为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国家、国内各级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石材卖场在境外建园、开店,国内相关协会、国际的一些商(协)会也积极行动起来,牵线搭桥,为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刘良建议。
引进来推动产业与国际接轨组织全球石企来参展
在南安石材工业协会会长王清安看来,南安石材产业要发展,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虽然南安石材行业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但国外的先进科技工艺仍值得我们学习。”王清安认为,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
“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一步推动南安石材产业与国际同行业接轨,今年第十六届石博会组织了土耳其、意大利、巴西、伊朗、巴基斯坦、埃及和印度7个全球知名石材矿产国的企业组团来水头参展。”石博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体现南安石材产业对其他国家石材企业的包容与接纳,还以他们的国家形象统一风格设计布展。
据统计,本届石博会国际展区面积达1.7万平方米,届时,全球范围内的著名石材产区、企业将齐聚水头,共襄盛举,“国际石材之都”的影响力、品牌号召力将进一步增强。
“我看好‘一带一路’战略下两国石材业的发展与合作前景。”伊朗石材巨头阿斯和丁集团董事长、伊朗石材企业协会会长沙菲尔告诉记者,近两三年来,伊朗对中国的石材原料出口翻了一番,其中有一半以上卖到南安,同时,大量石材成品输入伊朗。今年,伊朗石材企业协会将在南安水头设立办事处,方便对接两国的石材产业与市场。
作为一个“两头在外”的行业,南安是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世界级石材生产交易中心,石材贸易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材进口、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55%,被列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
“我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大的短板莫过于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恰恰是中国目前在国际上最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围绕着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如今,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石材行业需要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用来消化巨大的产能。”王清安认为,“一带一路”能给石材行业带来的将是一个无比辽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