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板大佬们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双方均玩起了异业联盟的战术。
近日,地板界巨头圣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象”)和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02083.HK)联手合作,此次同业聚合的举动,在业界引起“地震”。
两者曾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在历经了多次竞争之后,纷纷踏入跨界的潮流,举旗进军大家居,在布局转型的途中,又转身携手昔日对手。随着地板行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它们也应势不停地变换动作。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当下,圣象二度联手大自然,开始抱团取暖。
布局转型
各自为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圣象与大自然的联姻,业界声称的“首次合作”,并不恰当。
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圣象地板四川公司与大自然地板四川公司就已形达成过战略合作,聚焦点为地板维修与保养。
2015年双方再度联手,则聚焦大家居战略,系产品、服务、客户等多维的合作。两者抱团取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今年业绩双双下行。
然而,10年前,圣象与大自然还是水火不容。2005年底,大自然以“不当竞争”为由,将圣象告上法庭,并索赔500万元,指控圣象在宣传新产品的时候,在各大专卖店张贴贬损其他地板的画报。
资料显示,大自然成立于1995年,以生产、研发、销售大自然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生态地板、强化地板为主营业务,2011年在香港挂牌上市;同样,圣象亦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上海,以木地板及相关产业为主营业务,2009年其40%的股份被上市公司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亚科技,000910.SZ)收购,自此成为大亚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当然,对簿公堂是企业竞争走向极端的结果,但两者竞争领域远远不止于宣传海报。2009年前后,不少市县级城市呈现出大自然和圣象毗邻而居的景象,四级市场的蓝海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下,成了地板企业争食的香饽饽。
在地板大佬们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双方均玩起了异业联盟的战术。2010年7月10日,圣象宣布与长虹结盟,斥资为消费者定制20万台液晶电视;13天后,大自然与海尔彩电达成联盟,促销策略几近相同。
但是,对于地板行业中部分企业经常性的促销行为,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会长李佳峰说道:“ 过度营销其实是企业在让利,这种价格战既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偶尔通过促销来宣传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过度营销,消费者就会挤到展会期间购买产品,不仅平时销量上不去,展会期间也是基本赚不到钱的。”
由此看来,异业联盟似乎紧跟促销的脚步。然而,地板和家电结盟时代风波一过,大家居的战略又被提上日程。
2014年3月,大自然启动O2O电商模式,并于同年7月正式更名为“大自然家居”,其实早在2011年大自然便启动了家居产品一体化的战略,拓展了木门和橱衣柜业务模块。与此同时,在2014年底,圣象对外启动大家居战略,意欲在未来5年达成10亿平方米的销售目标。
从竞争到异业同盟,圣象和大自然的发展和转型似乎各有章法,但是双方近年的业绩状况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此“寒冬”背景下,双方选择了联手。
业绩下滑
联手互补
数据显示,大自然2015年上半年的经营溢利为-1.07亿元,相较于2014年中期的0.32亿元,同比下降434%;与此同时,圣象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873.29万元,相较于2014年中期的2992.95万元,同比下降70.8%。
确实,大自然和圣象2015年中报的数据并不“养眼”。这不仅受限于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走势,本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上海的一位金融投资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我认为双方合作的原因之一是业绩不太好。”
对此,圣象集团副总裁朱玲英说道:“两个企业通过本次的聚合,是互相取长补短,力求在产品、服务、工艺文化上,聚合两大企业优质资源。”
确实,在实施大家居战略之后,大自然和圣象确实有“互补之处”。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翻阅双方近年的财务报告发现,两者在大家居战略重要业务模块木门和衣柜中,营收状况呈现出了差距。
据悉,2011年年底,大自然已在全国开设木门专门店95家,并在3年之内迅速增长到665家。同时,橱衣柜专门店也在持续增长,2011年底大自然仅有45家橱衣柜门店,三年之内增加到240家。
然而,扩张的动作给大自然带来的并不是丰收。2013年和2014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大自然木门和橱衣柜业务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相反,虽说圣象2014年才全面启动大家居战略,但是木门和衣柜业务营收依旧呈现出向上的态势,据悉其橱柜衣柜业务是在大亚科技旗下运营。相关资料显示,2015上半年,大亚科技主营业务中木地板营收19.3亿元,而木门及衣帽间营收119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6.51%。
此外,这种差距不仅呈现于不同业务模块的发展,同样体现在两者近三年整体营收数据的变化当中。
据悉,大自然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为19.79亿元,同比增长32.9%;2013年为14.88亿元,相较于2012年的11.17亿元同比增长33.2%。
在营收总额趋于稳定上升的情况下,大自然的经营溢利却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其中, 2014年为-0.19亿元,同比下降109%。2013年为2.10亿元,相较于2012年的0.93亿元同比增长125.8%。
相比之下,圣象在2014年及其之前的营收和利润虽有波动,但幅度相对较小。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圣象在大亚集团旗下发展,可以依托其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
作为大亚科技全资控股子公司,圣象的财务状况也在前者的年报中有所显示,2014年圣象的营业收入达43.14亿元,同比增长6.75%,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增加所致。2013年营业收入为40.41亿元,较2012年38.42亿元上升5.17%。
不难发现,大亚集团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84.39亿元,而圣象的业绩已经占到了大亚集团总业绩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圣象2014年净利润为0.97亿元,同比增长49%,2013年净利润为0.65亿元,较2012年0.78亿元同比下降16.67%。
对于双方在这种业绩存有差距的情况下进行合作的意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大自然总部和圣象相关负责人,均未得到回应。
不过,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近几年大自然的营收状况并不理想,与圣象合作不失为企业再一次的战略转型之举”。
对此,李佳峰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两家企业合作的目的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作为行业协会来说,在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们看好大型地板企业的联合重组现象,这会成为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不仅仅发生在地板行业,同时,中小企业或被代工,或被淘汰。未来10到20年,我们希望地板行业一线的品牌可以达到10个左右,区域性的品牌可以达到40到50个,如此,才是较佳的行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