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审议通过“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上海市也在加紧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如今,在“互联网+”发展浪潮之下,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吊顶企业如何顺势而动,紧随发展脚步,积极融入互联网发展大潮,从而掌握市场先机。
“互联网+”地方规划陆续落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之后,四川、上海、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河南等多地都在推进相关工作。四川省6月1日召开的省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在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夯实发展基础等方面明确若干项重点工作。
上海市将加快制定《上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示范应用专项支持实施细则》,进一步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上海还将加快制定《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上海打造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集聚、品牌效应显著的“互联网+”产业名城。上海还将围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等方面实施一批创新工程,实现“互联网+”与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这些无疑都给吊顶企业发展“互联网+”模式增添信心。
吊顶企业如何落实“互联网+”战略?
“互联网+”要从何入手呢?市场是逐利的,所以从利润高效率低的环节入手最有效,就是要让互联网的高效率来整合传统产业的低效率。此外从用户的痛点出发也是不错的想法,吊顶消费者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值得所有吊顶企业考虑的。
吊顶企业的“互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员工,一个是事务,在这两方面用互联网的思维理解并执行,对所有信息不对称环节的替换、优化与重构,或者干脆创造新的商业价值链。这当中重要的是要有互联网思维,也就是要拥抱互联网,也不仅仅是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具体下来,首先要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业务,打通线上线下,让用户与厂家更加容易接触,用大数据来提高效率;其次,要用用互联网思维武装全体人员,改造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产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包括用户全程参与倒逼管理升级、考核去KPI、全员客服等环节,让“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生根发芽;最后,要用互联网模式开辟新业务,整合内外资源用互联网模式的玩法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目前“互联网+”还停留在战略层面,到落地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全行业的“互联网+”不简单,在笔者看来,吊顶行业全面“互联网+”是难上加难!因此更要做好如何快速融合的研究,这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领军企业的多加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