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日益增大,并且影响着企业各环节的决策,新经济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传统的陶瓷企业呢?笔者认为有3把刀必不可少,陶瓷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要见血的3把刀:产品上动刀——爆品战略;价值链动刀——5%;流量上动刀——粉丝+电商。

陶瓷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要见血的三把刀:
第一把刀--产品上动刀——爆品战略
爆品战略说的简单点,就是单机绝杀,靠一款产品打穿市场,甚至成为第一。
目前陶瓷行业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产品本身的环保问题和产品设计的抄袭问题。陶瓷企业只有加强设计创新,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才能在品牌林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瓷砖行业本身的设计理念已黔驴技穷时,引入时尚等行业的先进设计思路就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能增添异彩、画龙点睛的创新。任何自然界的题材都可以成为瓷砖开发的元素,将瓷砖时装化、设计美学化、产品生态化,跨界设计的魅力才能应对当下疲软同质的瓷砖市场。
少一点形式,多一点专业精神,这也许才是当下瓷砖企业在产品设计创新上最需要注重的。在仿纸、仿石、仿皮的风潮铺天盖地、表面烫金刻字的创意屡见不鲜,消费者面对这些新颖的瓷砖初感新奇之时,业内人士应该思考,在模仿材质和表面文饰之后,国内建陶企业将来的设计创新路在何方?
第二把刀--价值链动刀——5%
什么叫在价值链上动刀?就是要在价值链上做创新,就是要把过去一些很低效率的高成本砍下来。用户能够以某个价格拿到手,并感知到的价值。产品=制造+感知。陶瓷行业一般是生产成本加价4倍以上,为什么要加价这么多,就是运营成本高,广告费、渠道费、多级代理等。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去解读市场与创新价值,比站在厂家的角度解读行业似乎更具生命力和创造性。当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利用自己的市场网络和区域品牌资源涉足上游制造业的时候,厂商之间多年来建立起的合作关系将变得十分脆弱,原有的合作模式将有可能被打破。而以终端网络资源为主体的价值链整合,则可能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这个时候的企业经营,要真的以用户为中心,商业价值一定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
所以,互联网转型,不是搞搞营销,搞搞社交传播那么简单,要在价值链上下狠刀。价值链动刀这么狠,利润空间这么低,如何赚钱呢?要靠标准化,要靠高的供应链效率,要靠搞的运营效率。结果就是靠爆品。
第三把刀--流量上动刀——粉丝+电商。
陶瓷企业很难在价值链上动刀,很难做到爆品战略,为什么?因为一个非常残酷而又现实的问题:流量。一切商业的本质都是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生意。传统企业的流量入口基本依赖于渠道和经销商网络,动刀太大容易把自己搞死,不动刀吧又不行,左右为难。掉线下渠道,如何解决流量问题?答案就是粉丝+品牌电商。“粉丝”+“品牌电商”是中国品牌未来最趋势性的升级方向。
得粉丝者得天下。这些人群的需求是什么,现在需求更多的是情感方面的需求,可能是存在感、参与感。需要的是兜售参与感,粉丝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怎么样实现把这个参与感给到他。如何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以厂商为中心"的工业经济背景下,往往是厂商主导,传播方式是厂商自说自话,产品研发消费者也无法参与。要使得用户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环节之中。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对于正在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首要做的就是从“销量思维”向“流量思维”转变。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笔者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