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生活/产品趋势
从“厨”到“厨柜”:厨房管窥人类饮食文明进步

/ by 中国食品报 浏览次数:

  “食为民天”“八政:一曰食”,有食和足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第一位大事,既是各种文化皆知的基本常识,也是任何政府都必须思考和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人类“食”的第一次历史性进步是熟食习惯的确立,即将“食材”转化为“食物”过程技能的熟练掌握。而在当今全球食源高度统归社会机制掌控的时代,进食者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几乎彻底被切断,“食材”转化为“食物”过程的重要性尤其凸显,技能的掌握对每个家庭或每个家居内食者已成强制性事态。


  厨房,不再是传统意义单纯烧饭的场所;食材、建材的时代变迁,决定“厨下”“灶上”也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科技空间。而人生、价值、消费等观念的不断提升更进,则使家居日常饮食生活享受与创造的文化意义日趋凸显。“厨柜”既成“时代家庭”视角下人类饮食文明的缩影,也就自然应当有自己量身定做的经典性的标志符号——科学准确的名称。


  然而,时下“厨柜”概念的混淆、混乱不禁让人眼眩神晕。作为治食物史与饮食文化的专业人,笔者早就注意到时下“厨柜”“橱柜”二词的混淆使用,但一直未著文辨析。因为,历史上中国手工行业与江湖市井词语使用每有歧义的现象,也算上是一条大众或世俗生活语的生态规律,读书人往往以茶余谈资待之,一般不苛求甚解。而语言的歧义之象,又可谓中国餐饮业界的历史性文化特征,这一严重的问题(关涉祖国语言纯洁与社会交流顺畅),直到近代以来仍鲜为学界看重。严重的问题时下变得更加严重,半个多世纪以来,语言失范已成社会乱象,而且漫泛趋势浸淫不已。


  “厨”义原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生饮食改善成时代主题,饮食文化热伴随食品科技跨越发展悄然兴起,至今不惟不见稍衰,更在“营养”“绿色”“安全”等理念下日趋伸张拓展。三十余年来,“饮食文化”已成中国路人熟语,饮食文化热在历史文化古国和饮食消费大国亦是时代与国情使然。


  而究中华饮食文化历史长流远源,则灶、鬲、厨为其鼎立三足,厨与厨事自是重心支点。


  词源考始,“厨”与“廚”同,本作“廚”,“厨”系世俗误写,误写既人众而久惯,则“约”定而成俗,于是“廚”反倒被世人弃置。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廚,俗字误作厨。”大众口语、世俗随笔,是非颠倒,文字语言学家直落得轻描淡写、静观其变而已。若举世皆知之“熊猫”熟语,本是“猫熊”之错读,亿万人习惯于今,几人知其误?又谁能纠其错?一人之错或数人之错为错,然千万人之错则无人能正其错矣。


  廚,本义为厨房。这从“廚”字的“广”“壴”“寸”构形上可看出。“广”,《说文》:“广,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徐灏注笺:“因广为屋,犹言傍岩架屋。此上古初有宫室之为也。”早期人类依靠山崖建造房屋应当有节材、省时、安全等多重寓意。因知“厨”之始,即与房屋相关。“壴”(zhù),《说文》:“壴,陈乐立而上见也。从屮(cǎo),从豆。凡壴之属皆从壴。”壴,初为盛食器。“寸”,像手形。合成一字,则取人在屋中烹饪食物之形,人饪物之处。因此,廚,本义即为专用来制作食物的房屋。


  但“厨房”称谓出现较晚,《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儒林外史》成书于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初刻于1803年(清嘉庆八年),著者吴敬梓(1701—1754)。而此前,历代则以“庖厨”“厨下”“廚仓”“廚廪”“廚饎”等习称,但用之最泛因而最为人所熟知者当为“庖厨”。既为厨房,则灶、鬲(陶质的烹饪器,今日各种形制“锅”的前身)必在其中,诸般炊具、饮食器具亦皆在其中。当然,也少不了随时供给足够清洁用水的水井,水固洗涤洁物、饪食饮用必须。同时,亦具灶间预防灭火功能。《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廚也。”“庖廚”即今日之厨房。


  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卷三:“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厨下助厨。”《晋书·卫恒传》:“恒还经廚下,收入正食,因而遇害。”唐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廚下。”“廚下”,亦与今日之厨房同义。


  廚,既为料理食事、烹饪食物之所,则职其司——古称“中馈”的即为厨人,“厨”即是主持烹饪事务之人,《汉书·王嘉传》:“(董)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因此,“廚”引申为“厨人”“厨师”“厨司”“厨役”“厨户”“厨子”等多种别称而统属其人,也就十分自然。《战国策·燕策一》:“与代王饮,而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饮,即因反斗击之。’”杜甫《移居公安山馆》诗:“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说郛》卷七三引宋洪巽《旸谷漫录》:“翌日,厨师告物料齐。”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成都薛氏家士风甚美,厨司以半瓢为杓。”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科场一·天顺初元会试》:“有光禄卿蔚能,则由厨役起家,且曾以盗膳物问罪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里面主人见说海客到了,连忙先发银子,唤廚户,整办酒席几十桌。”《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丫头一会出来要雨水煨茶与太太嗑,一会出来叫拿炭烧着了进去与太太添着烧速香,一会出来到厨下叫厨子蒸点心、做汤,拿进房来与太太吃。”


  因为是行厨之所,烹饪之人,于是“厨”又直接指代食物,汉班固《汉武帝内传》:“夫人设厨,厨之精珍,与王母所设者相似。”《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你要想个甚么吃,他还造得一手的好厨。”


  厨字的意义当然不止于与食事相关,不过它们也都是基本义的引申。廚的厨房、厨师基本义,至今依然,而且“厨房”“厨师”二词仍为现世的高频熟用习语。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