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牌价值”的反思不妨再多些

/ by 陶城报 浏览次数:

  前不久出炉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引来了不少企业的质疑。早在2014年这个排行榜公布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在行业某知名品牌工作的朋友,“你们行业影响力那么大,排行榜里面怎么没看到你们呢?”朋友说:“我们老板只是不想用钱去砸而已。”

  6月25日,《陶城报》微信推送了“22个陶瓷品牌上榜2016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消息,随即引发了很多企业的人前来留言:“怎么没有诺贝尔磁砖”、“为什么没有蒙娜丽莎瓷砖”、“不靠谱,很多大牌没上,几个小牌子倒上了”、“公信力有多大”……

  对“品牌价值”的质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是,质疑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谁上榜、谁没有上榜。质疑了这么多年,行业对“品牌价值”的关注点也该转变一下了。“品牌价值”的重点,不是“品牌”,而是“价值”。换言之,与其质疑行业中哪些牌子称得上是品牌,倒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牌子为行业创造了多少价值与财富。

  如果不能开创新品类,那么,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也是创造价值。

  “品类热”成为一种行业现象,应该是从大理石瓷砖开始的。做大理石瓷砖的企业越来越多之后,大家也意识到,原来炒作一个新的品类概念,是可以赚大钱的。于是,创新乏力的企业都想搞一个新的品类出来,实际上大多都是在玩噱头。

  就拿大理石瓷砖来说吧,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并不清楚什么是大理石瓷砖,走访中端市场的时候,若问“有没有大理石瓷砖”,你可能得到的答案是“没有”;若问“有没有仿石材的全抛釉”,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有啊,店里多的是”。连企业自己的人都不知道怎样解读新品类。更有甚者,直接换个名字,原料、配方、工艺全都不变,换汤不换药。不客气地说,自从企业对“金刚石”趋之若鹜以来,《陶城报》记者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企业。

  行业下滑的一记猛拳,把很多企业和品牌全都打懵圈了。似乎,开创新品类才是企业的职责所在。行业对“品牌价值”的质疑声越来越高的时候,企业和品牌也该醒醒了,为市场提供好产品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如果不能让每一个员工都幸福,那么,不拖欠工资也是创造价值。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出事的企业和产区都不少,《陶城报》微信后台也有人爆料,称自己所在的企业拖欠工资。一般来说,工人最初讨薪都会和企业老板沟通,沟通无果就会找“相关部门”。而现在,陶瓷厂的工人则把媒体当成了维权机构。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今年的“品牌价值榜”中,就有企业曾被爆料拖欠工人工资,拖欠三个月是家常便饭,拖欠半年的也很常见。发工资都成问题的时候,企业还真金白银的砸面子工程,也难怪陶瓷企业招人越来越难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让所有的员工都有家一样的归属感,最起码也要让员工在离开的时候不是心怀怨气。

  如果不能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那么,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砖,不搅别人的局也是创造价值。

  国内的陶瓷品牌之所以想要进入“品牌价值榜”,无非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证明,中国陶瓷品牌是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以后走向世界的道路也就顺畅多了。

  错了!市场可不会在乎那个虚无缥缈的数字。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对中国陶瓷企业进行反倾销了。

  “做牌子”和“做品牌”本就是两码事,想从“牌子”成长为“品牌”,也不是简单地请几个明星代言、搞几场品牌发布就能实现的,中间需要经历漫长的价值积累与沉淀期。

  还是那句话,“品牌价值”的重点不在“品牌”,而在“价值”。与其热衷于让一些公信力受质疑的机构评判自己的品牌价值有多大,倒不如多花点心思做点实在事儿。

(作者系陶城报社采访部主任)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