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佛山经历了全面解除限购、放松入户条件、降低首套首付比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后,住宅市场整体回暖,交易量价齐升,去库存的紧迫性发生了扭转。从大力推进楼市去库存转变为思考佛山是否需要进行房价调控。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佛山商品房库存量比2015年底减少了334.3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库存量减少了316.9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政府部署的去库存任务。伴随着广佛同城融合度提升,城际轨道交通的便捷度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广州等外地溢出需求进入佛山,楼市热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笔者留意到,佛山整体楼市虽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楼市热度主要集中在广佛交界地块与及广佛地铁沿线地区,在佛山中西部区域楼市改观实际并不大,库存量依然惊人。如高明区、三水区去化周期位列各区前茅,南海西南部、顺德西部等片区表现相对一般,这就给楼市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个难题,一边是楼市热度不减,土地出让价格屡破纪录;另一边却是门庭冷落,楼市去化速度偏慢。
有人认为,随着广佛交界地区与广州城区的价差进一步缩小,未来这些热度或会向边远地区延伸,去库存难题自然迎刃而解,目前三水、高明两地出现广州客的身影成为这个观点主要支持理由。但笔者认为,佛山边远地区去库存全部依赖广州客并不实际。首先是广州客并不是“冤大头”,在选择进入佛山之前必然经过全盘考虑,无论自住还是投资,教育医疗配套、交通通达性、宜居宜业程度都是需要衡量的共同因素,以目前的基础设施而言,边远地区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其次是佛山中心城区价格总体还处于理想范围,数千元的差价远不能令人轻易放弃中心城区的配套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佛山楼市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如何解决那些远离广州、交通不够便利的地区去库存难题?由于在整体上佛山楼市还处于健康区间,在楼价增幅上远不及长三角、甚至珠三角其他城市,这样意味着佛山目前尚未达到需要动用行政手段去调节楼市的阶段。近日住建部再次发文指出,坚持因城施策去库存,这也给予佛山一个思路,在楼市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保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也需要“因区域施策”。
实际上,在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背景下,去库存可用的手段似乎不多,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禁止部分人购买房子,而无法要求哪些人必须购买哪里的房子。但是政府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指引、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手段等措施来引导购买行为,甚至引导购买行为的发生地。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下述3个建议: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对地区土地升值的意义不言而喻,广州佛山两个主城区因广佛地铁的相连,心理距离出现从来没有过的亲近,大批广州客正是沿着轨道交通进军佛山市场。以顺德北部片区为例,广州地铁7号线决定西延至顺德以来,该片区楼市就如坐上了直升机,从年初均价万元左右扶摇直上15000元/平方米。没有完善的交通怎么可能吸引到外部需求?广佛轻轨、广明高速的完工通车或会为三水、高明两地楼市带来新的机会。
二是营造良好生活居住环境,边远地区与中心区域的配套资源、生活便利度方面存在先天性差距,要追平或超过城中心的配套资源并非易事,但是边远地区有着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这些卖点将成为该片区去库存的关键因素。比如阳江海陵岛上的项目,因为拥有无可比拟的海景资源以及总价较低的产品,吸引不少以旅游为目的的购房者;高明的美的麓湖项目也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吸引了大批的广州、禅桂购房者,成为高明楼市执牛耳者。
三是大事件营销,回溯国内各城市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当城中心土地资源紧缺的时候,城市往往倾向于用各种概念去扩张城市规模,成效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城区成为城市发展成客厅、产业发展新支点,有的却入住率不高,成为网上所传的“空城”,这种现象在佛山也不罕见。对于这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片区发展前景可期的地方,笔者认为要快速去库存应从城市的角度着重于提升营销水平。如大事件营销,办一次盛大运动会、一定级别的政经研讨会、贸易展会、大项目落地等等。通过大事件的影响迅速提高片区知名度、区位价值,从而影响到购买者的价值判断。当然,这些新片区需保持规划定力,反复摇摆的定位反而会给片区升值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楼市“金九银十”的到来,佛山整体库存有望进一步降低。我们可以乘机解决一些平时难以推动的问题,如入户政策、公寓用水用电的价格问题、商业综合体过剩问题等等。这有案例可鉴,在去年股市上升期的时候,证监会做了一些重大改革,如一人多户、调整印花税、出台注册制等等,这些对于股市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楼市长期健康发展也一样,需要在市场环境良好的背景下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