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居的概念逐渐成型,家居产品细分化也日益加速,卫浴行业也不例外,产品功能细分也推动了生产工艺的改革。然而,伴随着工艺升级,环保问题也更加成为了制约卫浴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卫浴煤改气并非一帆风顺
众所周知,卫浴本就是一个污染排放较高的行业,而国家及部分地区政府又针对“环保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无疑让许多卫浴企业更加苦不堪言。“有能力者改之,无能力者跑之”成了许多卫浴企业在面对环保问题时的方法。
煤改气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早在数年前不少重排放的行业就已经着手这方面的改造,卫浴行业也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有不少企业迫于“环保高压”而开始了“煤改气”工程。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这些着手环保改革的卫浴企业,也并不是所有的都能一帆顺风,成功完成环保改造。其间各种不可预料的困难让不少卫浴企业的改革措施折戟沉沙,甚至爆发出企业停产,一度面临倒闭的危机。
成本太高补贴少 卫浴企业不堪重负
2015年7月初,有媒体报道称,肇庆市鼎湖区某陶瓷工厂对外宣布,企业因进行环保整治,车间生产设备升级等原因,暂时停止生产线作业,开工时间待定。无独有偶,浙江台州地区也传出有一些中小型卫浴企业因在环保改革上投入过大,导致产能下滑营收剧减,无法按时支付工人工资,而最终准备变卖生产设备。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对卫浴企业的环保改造项目有一定的扶持,诸如“天然气补贴”、“降低税收”等,但是相比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环保改革项目来说,这无疑只是杯水车薪,难以起到实质作用。想要完成环保改造,企业就必须完成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全线升级,或许大企业还能花巨资完成煤改气项目,中小企业却只能在这项工程上苦苦挣扎,望洋兴叹了。
在佛山地区陶瓷卫浴企业煤改气进程的调查中,某企业生产负责人表示:公司对环保整改的政策做了两种方案,一个是争取在9月30日(环保部门给佛山陶企环保整改的最后期限)前,完成生产任务,在风声紧的月份停产,静等风潮过去再作打算;另一个方案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出佛山,因为巨额的整改费用,不是他们这种中小型企业能够承受的。
无疑以上两种方案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个游击战,一个污染转移,显然都不是此次“环保整改”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