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能泰然面对停产吗?

/ by 陶城报 浏览次数:

  11月8日,香港。受主办方邀请,我在世界锆钛大会现场做了有关陶瓷行业发展形势的演讲。参加该活动的都是锆钛行业的人。有些是大矿主,有些是贸易巨头,90%是外国人士。世界锆产业协会主席,世界钛行业协会主席,以及全球排名前列的供应商也分别到场作了演讲,分享了他们行业的情况。由于陶瓷行业是锆用量最大的一个行业,中国又是锆销售的最主要市场,因此大家都对中国陶瓷工厂的生产情况非常关注。

  受陶瓷产能影响,锆行业也已经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不过让我有点惊讶的是,这些大供应商们,似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他们对经营理念的分享中,短则五年,长则十五年,每个企业都已经做好了需求下滑、减少产量和库存的计划。相比产量,他们更注重的是可持续的经营,控制成本,保证现金流等。没有一家企业炫耀自己产量多么大,也没有一家企业避讳某些市场销售的下滑,而减产、降低供应量,也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常见的经营手法,并没有人为此大惊小怪。

  但在我们陶瓷行业,提到停产、减少产量,似乎都是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停产就意味着这个工厂不行了、完了,往往引起供应商和工人的大面积恐慌———或许因为,停产往往伴随而来的有“倒闭”,有“跑路”,还有“失联”,停产也已经成为了工厂无路可走的标志。

  其实停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动停产”———比如,供应商要账、工人追薪,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运行。在中国,这类的停产比较多,而能做到“主动停产”的就实在太少了———所谓主动停产,是在市场环境趋冷,主动摒弃所谓的“规模制胜”策略,关掉一部分生产线的举措。

  曾听很多业内人士戏言,很多陶瓷厂管理会混乱,浪费严重,归根结底在于老板不懂技术、不懂生产,甚至某些工厂管理人员营私舞弊,老板也奈何不了。在利润充裕的年代,或许问题还不大,无非是分蛋糕的问题,但在销售疲软的时候,从工厂端开始截流,严格控制成本,对生产管理能力弱的陶瓷厂而言,停产并不是坏事。

  我们常说,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陶瓷厂的停产,或许正是专业分工的一种表现,有人擅长制造,有人精于渠道。不擅长制造的陶瓷厂,应该主动停产;负债过高、难以支持的陶瓷厂,更应该有步骤地处理存货,主动停产,而不是拖着拖着等到被迫停产的那一天。

  当然,业内也不要一听到停产,就断言这个老板不行。老板们行不行?关键在于他最后有无欠薪,有无欠供应款项,如能妥善解决工资问题、货款问题,这样的停产未尝不是好事,这样的老板,也仍然算得上是好汉一条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