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卫浴行业频频发生收购案,看似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收购存在的风险卫浴企业也不得不重视。在如今激烈竞争的时代之下,卫浴企业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成为企业决胜卫浴市场的一大关键问题。
大鱼吃小鱼 整合卫浴资源的能力很重要
2013年,骊住收购高仪,联塑收购益高成为行业热点。近日,东鹏以总价人民币1500万元收购广州艺耐卫浴62%股份权益,以拓展中高端卫浴市场。近年卫浴行业似乎收购潮开始暗潮涌动,卫浴企业收购方能资源整合,被收购方也能通过联合提高生产技术,继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事实上,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大鱼吃小鱼,其间的隐患企业也同样不可小觑,毕竟联手后经营模式的融合也是一大难题。卫浴企业并购可整合资源其实,收购存在的风险每个企业都心知肚明,但为何还是有企业愿意为之冒险?事实上,企业收购,一方面是在卫浴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卫浴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借着卫浴市场持续低迷的时候先声夺人,储存有利资源。
据了解,骊住在收购美标和高仪后,原有的团队保留,美标在美洲的生产依旧沿用美标的产品名称和商标。而高仪同样如此,高仪在被收购的同时,骊住便与高仪首席执行官大卫·J·海恩斯签订了一份新五年合同,而高仪驻中国合作伙伴中宇卫浴在此次收购中未受到任何影响。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扬长避短,无疑为自身赢得了更多竞争的有利条件。被收购方有人欢喜有人忧企业被收购后,一开始可能如虎添翼,但两个企业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在经营模式、管理体系等方面出现冲突,这些不协调的因素在短时间内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在众多收购案中,被购企业的命运也不尽相同。据悉,三英在被海鸥收购后,收购方并没有对三英进行太多的资金投入,这使得三英的品牌推广营销乏力,而随着营销总部的搬迁,更让三英的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受到极大阻碍,品牌招商陷入泥潭。
无论是收购还是被收购均需谨慎考虑
相较之下,美标在被收购后就幸运得多。骊住在收购美标以后,在美国市场进行了大面积的整改,而收购高仪以后,在保留原有的机制和发展基础上,加强了与亚太地区的合作,使得高仪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收购”从总体来看大多是强者收购弱者,但也不乏强强联合的现象。不论是业内收购还是跨行收购,在整合资源的目标下,还有拓宽销路谋发展的趋势。但不可否认,收购与被收购的企业在经营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彼此的融合,处理得好当然是如虎添翼,若处理不好陷入发展瓶颈甚至以失败告终都有可能。因此,收购的孰优孰劣难以一概而论,是企业借此一飞冲天,还是沉疴难返,最终还是得靠企业自身。收购和被收购都需谨慎。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更要有助力发展的潜质。只有两者达到最佳的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2016年,智能卫浴高速发展,其他领域的企业纷纷进入卫浴市场,整合资源的能力也成为企业在卫浴市场找好立足之地的一大关键。但是须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现状之下,卫企都当明白扬长避短,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有利条件,谨慎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