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论坛特别荐读(一) | 淄博往事

/ by 美家网 浏览次数:

  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建陶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2017淄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于7月11日在山东淄博市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

  在陶瓷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作为曾经全国第二大建陶产区的淄博,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业调整,产能由原来的12亿平方米,急遽缩减至7亿平方米,再到不超过2亿平方米。除此之外,煤改气、退城入园、升级改造、执行最严格排放标准等政策,倒逼淄博陶企进行环保改造,推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实现绿色生产。

  失去产能优势的淄博产区,以及由环保及技改造成的成本显著提升,未来将何去何从?这成为淄博乃至全国建陶行业热议与高度关注的话题。

  通过淄博论坛特别荐读系列文章,我们能够触碰到每一个淄博陶瓷人柔软而充沛的心灵,以及他们为了理想和事业付出的热血和汗水。往事已了,此刻的淄博产区已进入深度调整期,迷茫和阵痛,宛如大雨磅礴,敲打胸膛,可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淄博往事

  ——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的淄博建陶

  经过两次产能压缩,从年产12亿平方米降到2亿平方米的淄博产区,曾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建陶产区,但2017年之后,淄博产能辉煌或将成为往事。”

  淄博建陶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集体企业阶段。在1998年改制前,淄博建陶在一批集体企业的带领下,曾风靡一时。上世纪80年代初,博山建陶厂生产的152×152mm的“域牌”地砖闻名全国,与唐山建陶、沈阳建陶、温州建陶、石湾建陶、景德镇建陶并称为“全国六大建陶厂”。1992年11月3日,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为我国首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1993年8月20日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淄博市南定镇田家村集体企业淄博市天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建陶第一批进入资本市场的陶瓷企业。

  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8年,淄博建陶经历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时代”,经过改制后,私营企业兴起,大上生产线。据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淄博市拥有270家建陶企业、508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超过12亿平方米,占全国建陶产量的23%,拥有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65家,占全市建陶企业总数的25.7%。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建陶产区。

  第三阶段是2008年后,淄博产区开始进入产业调整期,2008年,淄博市政府对建陶行业进行严格审查,通过“上大压小、等量淘汰、差别电价、区域限批”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到2009年底共关停50条建陶生产线。到2009年11月,淄博市政府公布《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要求产能从当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此后,拉开了淄博产区产能压缩的序幕。

  十年起步,十年高速发展,近十年调整,淄博产区仿佛坐上了过山车一样,从“黄金时代”,一下子进入了“黑铁时代”。

  集体崛起

  淄博进入资本市场比佛山早了6年

  淄博建陶初始阶段,比佛山稍晚。在工商信息能查到最早的淄博陶瓷企业,是淄博市博山建筑陶瓷厂,注册时间为1980年。而广东佛陶集团旗下的石湾耐酸陶瓷厂,在1954年就已经注册成立。

  今年70岁的张锡友,是淄博建陶成长的见证者。1983年,张锡友当上了淄博市南定镇田家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退休,他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做了20年。南定镇田家村是淄博陶瓷产业发源地之一,最早的一批建陶厂包括坤丽、风度、万达、鲁中等建陶企业,1996年建成了张店建陶厂和华美建陶厂后,建陶业取代缸瓦、煤炭成为南定镇支柱产业。

  说起90年代淄博陶瓷的发展,张锡友仍然很激动。“那时候每年都考核,从区里到市里,政府鼓励上项目,每年必须发展几个,当时我们是领头的,土地政策也松,拿地手续很好办。”张锡友说,政府鼓励陶瓷产业发展的时候,都是先上项目再补办手续,环保几乎不抓。

  不过,最让张锡友难忘的,莫过于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简称“淄博基金”)的批准上市。淄博基金的成立,还得从1988年说起。1988年4月,国务院农村改革实验区办公室批准淄博市周村区为全国性实验区,改革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推进股份制改革,进行股票流通。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经济学教授厉以宁特意动员了50多名学生深入各大公司考察实习,给企业灌输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1992年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淄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记者查阅了1993年8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公司基金证券上市公告书,从中了解到,淄博基金于1993年8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首期基金证券发行人民币1亿元,发行价格1.03元,封闭期限为8年。淄博基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公司型封闭式基金,时年63岁的厉以宁,成为淄博基金的专家董事。

  当时,淄博基金的发起人主要包括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淄博市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淄博支行、山东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山东信托投资股份公司,基金一方面主要投资于淄博乡镇企业及为乡镇企业提供服务的有关产业的股权,这部分投资不少于基金投资总额的60%;另一方面,为分散投资风险,淄博基金其余部分投资于国家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上市公司股票,这部分投资不高于基金投资总额的40%。淄博基金的投资企业,大多是淄博市乡镇企业中的明星企业,这些企业股份制改造基础好,管理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大,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1993年,为筹备上市,张锡友领导田家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当年5月,成立了山东淄博田家企业集团股份有限总公司,7月,成立山东天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佳集团借淄博基金的东风上市,田家村集体控制的建陶企业,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进入资本市场的建陶企业。直到6年后,佛山陶瓷企业鹰牌才在香港上市。

  1993年9月,淄博市证券自动报价系统自正式开通,系统挂牌公司累计56家,注册股民50余万人,系统联网席位54个,分布于全国13个省20个大中城市,被普遍认为是第三大股票交易市场,规模仅次于上海、深圳。

  不过,淄博基金存在的历史,只有短短六年,到1999年11月17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定下清理整顿基调,股市下跌,淄博基金也成了被清理对象。

  “淄博基金刚发行的时候,是1.03元,在淄博市柜台交易很红火,想买还得找关系,最后一直炒到了15块多一股,翻了十几倍。”张锡友说,淄博基金被清理,柜台停止交易时,他多次去北京寻求合作,和清华紫光谈判过几次,1999年10月,清华紫光集团总经理张本正来到田家村考察。不过,因为对方的条件太苛刻,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六年的时间里,天佳集团通过淄博基金,从资本市场融到将近三千万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升级。在淄博基金1998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记者发现,当年天佳集团获得的资金投资就有80万。

  黄金十年

  12亿产能成就的第二大建陶产区

  1998年前后,作为淄博陶瓷产区奠基者的集体企业开始改制,陆续退出历史舞台,私营企业成为陶瓷生产的主导者,并助推淄博产区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建陶的第二大产区。

  “这边的飞金城、华艺、皇冠、青龙、双龙、飞龙等陶瓷企业,都是村办或镇办的集体企业,很可惜,只发展了十年的时间,就改制破产了。”淄博汇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姬文1987年进入陶瓷行业,在进入华辰陶瓷工作的30年时间里,他见证了淄博产区集体企业的辉煌和衰败,也见证了私营企业的壮大。

  “1988年,全中国第一条整线引进的生产线是在华辰集团,全国煤气站的鼻祖也在华辰,1986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成立,也是在华辰。”姬文历数淄博产区过去的辉煌,他表示,淄博产区起步比较高,田家村的建陶在全国都很有名,152瓷片和100×100mm的红坯小地砖曾在全国流行。

  为集体企业感到可惜的同时,姬文也因为淄博产区改制落后于佛山,而感到遗憾。“佛山在1996年左右开始改制,淄博在1998年前后,我们当时说了一句话,淄博比佛山晚改了三年,导致永远赶不上!”姬文说,在1997年以前的时候,淄博产区的企业规模一般是两条生产线左右,佛山产区也就是七八条生产线,相差不大。但是到了2002年,佛山产区的大企业最猛的时候上马了70多条生产线,而淄博产区最大的集体企业崔军建陶,也只有10条生产线,最大的私营企业耿瓷只有8条生产线。

  金卡陶瓷是改制后起来的第一批私营陶瓷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高峰从1987年开始卖陶瓷,1999年他接手了一家村办改制的陶瓷厂,开始投身陶瓷生产。“那时候的生产线很短,只有一百多米长,主要生产600×600mm的水晶砖。”姬文说,刚开始私营的陶瓷厂也少,销路很好,从国营企业接手过来生产,坐在家里就可以卖了。

  改制之后,淄博产区建陶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在短短5年的时间企业数量和生产线井喷。据《山东建材》2003年统计,当年淄博市共有建陶企业260多家,生产线450多条,从业人员4.5万人,年生产能力达到了7亿平方米,占山东省建筑陶瓷的四分之三。其中淄川区187家,生产线283条,张店区60家,生产线120条。

  2008年,淄博产区的企业数量和产能达到了最高峰。截至2008年年底,淄博市共有270家建陶企业、508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超过12亿平方米,占全国建陶产量的23%,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建陶产区。

  随着产能的增长,淄博产区建陶产值也在不断增长,2000年,淄博建陶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只有15.03亿元,2002年,就增加到了80亿,而到2008年,建陶产值迅速增涨到386亿元,短短八年时间,产值翻了25倍。

  在产业配套方面,淄博产区也在同步发展。2002年11月,厦门巨鹏飞集团投资3亿元、占地600亩的中国财富陶瓷城正式奠基,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2003年4月,在山东省政府的招商引资下,中国陶瓷科技城项目落户淄博。商贸平台的建设,淄博和佛山产区同步进行,也是在2002年,位于石湾的中国陶瓷城成立,南庄的华夏陶瓷城开始动工。

  淄博陶瓷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吸引了大批上游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淄博。以熔块企业为例,2005年以后,淄博熔块迅速崛起成为最大产区,2006年,中国制釉集团落地淄博,成立山东大鸿制釉有限公司,到2014年达到顶峰,拥有400只左右熔炉,成为全球最大的熔块生产基地。

  同样在2003年以后,因为中国财富陶瓷城的入驻,大批贴牌商开始涌入淄博。“2003年,第一批到淄博来贴牌的,主要是温州人,随后福建、广东贴牌商也相继进入。”姬文表示,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到2006年时淄博的贴牌商就达到了600多家,这对淄博产区的瓷砖花色的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淄博产区的瓷砖花色有几万个,全中国第一,外围产区花色加起来也不如淄博多。

  不过,也正是因为贴牌商的进入,淄博产区在集体企业时培育起来的品牌,如皇冠、强冠等品牌逐渐被削弱,与佛山产区差距越来越大。2003年,全国共有10家陶瓷企业获评中国名牌,其中佛山占据了7个名额,佛山陶瓷企业在“中国名牌”评比角逐中成为了胜利者。而淄博产区建筑陶瓷第一个驰名商标,也是山东建陶的第一品牌“皇冠”,最后被东鹏收购。

  黑铁时代

  淄博建陶产业调整的“八年攻坚战”

  2009年11月,淄博市政府公布《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要求产能从当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开启了淄博产区产业调整之路。在该政策制定前,淄博市以《淄博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立项,委托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进行产业调查研究。

  2008年8月到12月,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盛科荣以淄博建陶为案例,就集群建设与建陶工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他在与政府经贸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座谈及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走访了淄博赛娜提陶瓷有限公司、淄博东岳实业总公司等6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并发放了65份调查问卷,覆盖了淄博张店区所有较大规模的建陶企业,以此分析淄博陶瓷企业发展问题。

  随后,该调查以论文的形式,在2009年3月发表在《中国陶瓷》第45卷第3期上。在论文中盛科荣认为,淄博陶瓷企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工艺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在文中他表示,案例地区65家陶瓷企业中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一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没有一项国家专利;企业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效应差。最大的企业东岳实业总公司7家企业联合起来也只有19条生产线,与广东新中源100多条生产线相差甚远。同时由于研发能力差,墙地砖同质化现象严重;能源紧张,环境压力大。95%的主要原料要从外地购入,其中粘土来自烟台莱芜,煤来自山西;缺乏营销网络和区域品牌。40%以上的产品依靠贴牌商进行销售,多数产品定位中低端市场,难以树立品牌形象。

  针对以上问题,盛科荣提出集群建设的方式,鼓励重点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和战略联盟的方式实现产业资源整合和扩张,提升企业之间的精细化分工。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入产业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孵化器、信息服务中心、人才市场、培训中心等中介机构。同时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形成有效的建陶企业退出机制,逐步调整和淘汰落后及低效企业,保留少量技术水平高、资源依赖性低以及有潜在效益优势的先进企业,同时推进产业地区间转移,考虑向甘肃平川、白银,东北法库、建平,四川达州,宁夏中卫等地区转移。政府可以考虑设立建陶产业转移基金,对转移出去的企业给予50~100万元的补贴。

  这一调查研究,基本奠定了淄博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基调,从此淄博产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产业调整。

  2011年8月,淄博市政府再次下发《淄博市空气质量污染改善实施方案》,要求在2011年底前,对中心城区大外环以内的37家建陶企业实施关停;

  2013年11月,淄博市环保局召开建陶企业实施环保限期治理会议,实施《淄博市建陶企业环保限期治理标准》。此次会议确定从11月14日起至2014年1月31日期间,对全市所有建陶企业实施环保限期治理,截至2014年2月28日,对于仍未通过验收的建陶企业,将一律实施关停;

  2015年12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加快主城区南部区域建陶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其主要内容就是,要用3年时间,通过搬迁入园、提升改造和关停淘汰等途径,加快主城区南部区域130家建陶企业转型升级;扶优扶强,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山东著名商标”“山东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品牌荣誉和研发机构的企业,拥有院士工作站和通过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审核并完成整改的清洁生产企业,允许暂时保留,进行提升改造;

  2016年9月19日,淄博市公布《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工作方案》。方案称,将把淄博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打造成全市工业园区的创新示范园区,入园企业要达到技术工艺水平国内领先和能耗排放国内最低要求。最终确定淄博市将保留2亿建陶产能, 到2020年,力争培育1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2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

淄博市建陶产业的发展,进入了黑铁时代,不少陶瓷企业选择退出,2012年,佳天集团转向陶瓷物流,在田家村东部成立淄博天佳物流园。而留下来的陶瓷企业,也开始了漫长的转型之路。

(来源:陶瓷信息)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