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细节可辨识
在实际二手交易中,大部分炒房者会隐藏自己的身份,伪装成刚需客购房,他们通常会跟业主说自己购房的目的是自住。那如何识别炒房客与刚需客呢?
广州中原分析表示,炒房客有五大特征:第一,一次性付款,炒房客基本上资金充足,购房会一次性付款,极少按揭;第二,低于市场价购买,炒房客通常精通楼市,对市场价格变化了如指掌,通常会投资那些低于市场价的房源;第三,购房速度快,炒房客精通楼市,对符合投资条件的房源,下手速度很快,不会像一般刚需客反复看房,犹豫观望;第四,爽快支付高额定金,炒房者通常会爽快的支付定金,以迷惑业主尽快签约,定金可能会比较高,若签订合同后业主拒绝委托炒房客处分房产,炒房者则可以“高额违约金”胁迫业主;第五,买卖合同必存在公证条款,但条款内容模糊,故意不明确所指。炒房客通常会在买卖合同中,故意模糊公证条款的内容,以此先骗取业主签约。
指向一定要明确
广州中原称,在实际二手交易中,炒房者一般会伪装成刚需客,与二手房业主签订买卖合同。但是,房屋买卖合同的公证条款往往都会先进行模糊约定,以骗过卖房人,防止卖房人在签订合同时生疑拒签。
当合同进入履行阶段,炒房者就会找各种理由,要求卖房人将房屋过户手续等事宜全权委托给自己。如果业主拒绝委托,炒房者便会以“违约”要挟,要求业主支持高额违约金。
虽然司法部的“五不准”中,明确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但对炒房者而言,仍可通过多跑几个公证机构的方式集齐涉及出售、租赁、抵押等几项重要处分权(增加的购房成本对炒房客而言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在实际交易中,二手房业主对于买卖合同的谨慎度依然不能放松。由于炒房者通常会将房屋买卖合同的公证条款先进行模糊约定,以骗过卖房人。
因此,广州中原提醒,二手房业主在阅读买卖合同时,对涉及“公证”字眼的条款,一定要明确所指。第一,在合同中明确公证委托的受托人,只能是一个人,且明确记载其姓名和证件号码;第二,在合同中明确公证委托的是具体哪一种权利,例如出售权、租赁权、抵押权,切勿笼统以“处分权、处分、处置”等字眼概括,因不动产的处分权同时包含出售、租赁、抵押、继承、赠与权等;第三,在合同中明确公证委托的时间,建议控制在一个月内,尽量避免过长时间的委托;第四,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公证机构,并且要求只接受某一家公证机构,防止炒房客通过多家不同机构来集齐全项处分权。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情况,有不少炒房者还会找其他理由,要求业主授予“委托”。因此,二手房业主还需谨慎分析和判断这些理由。例如:第一,炒房客称买房实际由其父母出资,房产证可能要写父母名字,可先将办理买卖过户等事宜委托给炒房者本人办理;第二,称暂时没有购房资格(年限不足),要求业主先将办理买卖过户等事宜委托给炒房者本人办理,待其年限足够后再自行办理过户;第三,以防止出现支付房款后不予过户情况为由,要求委托房产中介的业务员作为监督人办理过户,实际上,该业务员可能就是炒房者的“同伙”。
新规成业主护法
广州中原认为,二手房业主在卖房交易时,可以提前留意以下相关问题,防患于未然。
第一,出售房源时,选择正规、大型、有口碑的中介机构。一般大中介会设有专门的法律、法务部门,对二手买卖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专业审核,可有效降低因合同模糊问题而产生的风险。
第二,清晰了解自己房源的市场价格,勿信买家游说,大幅降低报价有猫腻。实际上,二手房业主想要清晰了解自己房源的市场价格,并不是难事。市面上主流的正规大型中介机构,均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真实的成交价格,可以给业主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范围。
第三,充分利用“五不准”新规中的“不得在公证书中设定受托人代为收取售房款”的权利。不管受托人以何种理由和借口,二手房业主应坚定“售房款”必须自己亲自接收。只要业主坚持不委托“代收售房款”这一条,炒房客将无所遁形。
第四,充分利用“五不准”新规中的“不得在公证书中设定不可撤销委托”的权利。二手房业主若在交易过程中,发现任何不妥之处,应在保留证据的同时,及时行使“撤销委托”的权利,及时止损。
日前,司法部发布《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的通知》,强调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其将给炒房客带来致命一击。据了解,在实际二手交易过程中,炒房客通常会伪装成刚需客,并通过故意模糊买卖合同,骗过业主卖家,给二手房业主带来交易隐患和风险。那么,二手房业主如何利用司法部的“五不准”新规,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呢?对此,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表示,在二手房交易市场,可通过五大细节辨识炒房客与刚需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