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陶瓷企业差异
海外市场十分注重产品质量,釉料成分含量检测严格,对陶瓷生产标准要求较严。
①品牌建设
意大利是最早发展建陶行业的国家之一,世界瓷砖十大品牌中,有七个瓷砖品牌属于意大利。意大利陶企致力于打造品牌效应,用充满艺术的产品设计、高标准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完善发展品牌体系,品牌影响力大。
我国陶瓷产量、出口额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但是因产品质量、品牌、档次、包装等因素影响,所占市场份额不大,多为“数量、低价”等低级营销手段。我国陶瓷品牌具有一定规模,但在海外市场知名度不高。并非陶企没有生产出高品质陶瓷,而是在海外市场品牌搭建方面力度稍差。
②产品质量、设计
优秀的海外陶企对产品质量把控严格。选材、用料优质,制作工艺精湛,以高端产品为主,市场口碑较好。在产品设计上,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计出不同的产品,针对性强。同时,不断开发新型产品,在纹理质感、工艺品质等方面不断优化,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艺术品,牢牢占据高端消费市场。
我国陶瓷产品创新力度不足,部分陶企“跟风”生产同类型的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陶企缺乏创新意识,跟着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大多为中低档产品,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间通过降低价格来提高销量,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③陶瓷原料标准化
原料标准化指将开采的陶瓷原料用科学的方法按化学组成、颗粒组成分成若干个等级,使每个等级的原料其化学组成、颗粒组成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波动,以增加原料的稳定性。目前,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都实现了陶瓷原料标准化,陶企有固定的原料标准化供应渠道,原料成分很稳定,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稳定的原料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减少陶瓷瑕疵,有效降低废品率。我国关于原料标准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是强制性标准所占比重较低,目前陶瓷原料尚未完成标准化。陶企有各自的原料采购渠道,采购后对原料进行自主加工,难以掌握产品成分,产品质量波动较大。
二、陶企开拓海外市场
(1)引进技术和人才
运用最近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人工成本转换为技术成本。先进的生产设备是对陶瓷生产过程的改进优化,不仅能提高产量,也能保持产品的质量。同时需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
①创新型人才。产品创新,根据市场需求、世界潮流方向,设计新颖、有吸引力的产品。同时,设计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提高产品识别度。设备创新,不断改进、研发生产设备,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产品耗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综合靠考虑市场、政策、产品等多方面因素,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③能有效把握市场运行的营销人才。产品生产一方面要考虑消费者的喜好,另一方也要对市场走向作出相应预测。营销人才是接触消费市场的第一线,能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并反馈给公司,利于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抓住机会,有效占领市场,打击竞争者。
(2)建设自主品牌
陶企要做大、做强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以带动企业其他产品的发展。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名片”。一个好的品牌能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辐射力,有利于企业美誉度与知名度的提高。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认同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固定的消费群。
加强对产品工艺、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加深对专利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企业自主品牌意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与同行企业的竞争策略,培育和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陶瓷名牌。
在国内市场需求减小,陶企生存竞争加大的困境下,陶企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按照国际生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掌握研发的核心技术。根据海外市场差异和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将目标转向海外市场,拓宽新兴市场。
(来源:美家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内容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