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停产、倒闭、撤退转行、品牌转售、撤店等,加剧了行业的焦虑和迷失。其实,倒闭、撤店、关闭不只是今年出现的现象,是一个行业的发展产物,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是今年轮到了家居建材行业”,是通利大理石瓷砖董事总经理张念超对当前陶瓷行业的看法。过去陶瓷行业依靠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迅速,但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如今面对新的生存发展环境,陶瓷企业需塑造自信,突破自我限制。
房地产行业与陶瓷行业密切相关,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房地产行业将进入比较平稳的时期。陶瓷行业是相对消费频率低的行业,市场低迷使得陶瓷企业获客成本上升。面对进入高质量的市场需求阶段,陶瓷企业需由“价格取胜”转向为“价值取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陶瓷消费方式的转变,正逐渐改变陶瓷行业。
品牌自信
从人工到机械自动化,再到信息化、智能化,陶瓷行业一直在向前发展;从拿来主义到自主创新,再到产品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陶瓷行业在不断优化转型。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陶瓷企业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和产品创新。面对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变化,陶瓷企业应提高产品品质和完善的服务,提升陶瓷品牌价值,建立陶瓷品牌的自信。
“新中国制造等于品质,一定是一个好东西,第二是一定要打开里面掌握核心技术,好的品质,核心技术,同时只为某一部分消费者人群服务”,是吴晓波对新中国制造的定义。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高速交汇,品牌打造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对于陶瓷企业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新兴消费人群对品牌重新进行了定义,新国货正在崛起,陶瓷企业需建立品牌自信,方能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走得更远。
价格自信
由于以往我国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使得结构性过剩现象出现在各大行业中。结构性过剩指的是:中低端市场产能过剩,高端市场产品短缺,这也是导致陶瓷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提高,陶瓷品牌意识不断加强,陶瓷企业和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从产品到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升级,以价值获取消费信心,有利于陶瓷企业建立价格自信。
2018年到2019年,陶瓷企业经历了超乎想象的洗牌浪潮,严重缺乏创新、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陶瓷企业被迫出局。“大而强”、“小而美”将是未来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走高品质、标准化、个性化、差异化路线的陶瓷企业会继续发展。优质产品打造品牌基础,完善服务打造口碑,陶瓷企业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升级将建立高价值品牌和价格自信。
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陶瓷企业需突破自我限制,塑造自信,迎接春天。
(来源:美家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