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照明交易内幕 独角戏还是对手戏?(图)

/ by 华夏时报 浏览次数:

  佛山照明自查内幕交易简直是一场闹剧。

    8月18日,佛山照明公告宣布进军锂电池行业,而之前,市场已经有了相关的传闻,随后公司股价开始出现异动,从8月16日到23日,股价一口气上涨了近4成。

    随后,深交所发现,佛山照明交易对手方的人员方清、霍广及其直系亲属在锂电池项目筹划期间有过小量股票交易。

    这是一起典型的内幕交易嫌疑案,知情人利用信息优势,在上市公司公告消息之前,提前买入股票,消息公布,股价抬升,坐等收益。

    但深交所发现之后,没有上报监管层,吁其主动介入,而是发出“关注函”,要求佛山照明自查。

    经过两次自查,佛山照明称,公司不存在内幕交易,公司交易对手方高管方清、霍广在敏感期间确有买卖佛山照明股票行为,合计获利达30万元,但公司无法确定两人是否进行了内幕交易。

    30万元在天量的股市资金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由于涉嫌内幕交易,这已不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涉嫌“老鼠仓”,非法获利不过38万,被证监会罚款200万,并终身市场禁入,他的同事韩刚则被移送了司法机关,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一旦佛山照明被查处存在内幕交易,相关人员不但面临着行政处罚,甚至也很有可能“吃官司”。如此重大的案件,从发生到现在,已经1个月了,但我们始终只见佛山照明在自说自话,一个人演独角戏。对于外界的怀疑和职责,佛山照明就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且看它的回应:“公司员工对核查缺少工作经验,不懂得核查的方法和程序”、“公司停牌以来,每天投资者的电话不断,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秩序。”

    在上市公司声明中,难得见到如此直白而又略显坦诚的语言。更让佛山照明尴尬的是,公司的外方股东欧司朗不予配合,拒绝提供直系亲属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个人隐私,深交所不过是个证券交易所,没有执法权,不能仅靠几个电话、一个文件就要求对方提供个人隐私,从这点说,深谙法理的外资方,拒绝得有理有据。

    所以,尽管佛山照明的公告不能令投资者满意,但平心而论,基本都言之有理,投资者恐难挑出其毛病。

    然后,言之有理不代表水落石出。

    佛山照明的锂电池项目为何在公告之前就走漏了消息?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泄露商业秘密的嫌疑?对手方方清、霍广到底有没有利用信息渠道优势进行内幕交易?佛山照明的高管直系亲属是否完全未参与内幕交易?种种疑问现在仍没有答案,而过往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种种丑闻,让我们无法对本次事件中的道德风险过于乐观。

    仅靠自查,这些答案永远无法浮出水面,一是上市公司本身不具备如此详尽、专业的调查能力,特别是相关调查,已经涉及执法权,上市公司束手无策;二是上市公司本身缺乏自我查处的动力,无人能做自己的审判官甚至掘墓人,即使上市公司高管或者关联人涉案其中,指望上市公司将其推向被告席,无异于天方夜谭。

    如果一个演员肩挑了所有的角色,很可能是哪个角色都演不好,特别是演本不该属于他的角色,可能让他处于非常难受的状态,佛山照明是本次事件的一个主角而已,另一个主角——执法者却迟迟未登场,所以,这场戏剧情进展到此,仅是独角戏的独白,角色甚至有点颠三倒四。

    打击内幕交易是证监会今年监管工作重点,8月底,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就称,证监会和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加强内幕交易综合防控的制度规范。9月初,相关部门就信誓旦旦,要“点线面”结合,“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群防联控”,打击内幕交易。

    既然佛山照明自己查不出是否有内幕交易,磨拳霍霍的证监会此时不介入,还待何时?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