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算计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 by 美家网 浏览次数: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战国时期,两家制陶作坊比邻而居。东坊主整日打听西坊的陶器配方,甚至派人混入对方作坊偷师;西坊主却闭门不出,潜心研究陶土配比与烧制技术。三年后,东坊因产品粗糙失去市场,而西坊烧出的陶器"坚如磐石,色如青铜",名扬列国。 

  千年之后,这则故事的智慧在瓷砖行业依然熠熠生辉。 

  在产品研发总监这一关键岗位,有人将才智用于"算计"而非创新。他们不是潜心研究釉料配方与工艺突破,而是费尽心机获取竞争对手样品,进行简单模仿甚至恶意抢先注册类似花色。某知名陶瓷企业曾有研发总监,终日派人参加各类展会"取经",回来后稍作修改便宣称原创。结果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市场激烈价格战中一败涂地。反观那些深耕功能性瓷砖研发的团队,研发出具有抗菌、防滑等特殊功能的产品,真正开辟了蓝海市场。 

  生产总监肩负着品质与成本的重任,却有人误入歧途。有总监不是通过优化工艺、提升效率来创造价值,而是盘算如何降低原料标准、缩短烧成时间。一位生产总监为达成短期成本目标,擅自调整原料配比,导致一批工程订单出现严重色差,企业赔偿金额远超"节约"的成本。而专注于窑炉改造和能耗管理的总监,通过引进余热回收系统,年节约能源成本数百万元,赢得了行业尊重。 

  营销总监本应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却有人将"营销"变成了"钻营"。某品牌营销总监不是研究消费者需求与渠道建设,而是设计复杂促销陷阱,甚至教唆经销商囤货冲量。当市场下行时,渠道库存爆仓,经销商纷纷转投其他品牌。相反,那些帮助经销商提升服务能力、专注用户体验的营销团队,却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络。 

  设计总监中也不乏心术不正者。他们不专注于美学研究与文化挖掘,而是热衷于"借鉴"国际大牌设计,稍作修改便标榜原创。当一家企业设计总监的"借鉴作品"在展会上被原设计师当场指出时,企业声誉一落千丈。而深入挖掘东方美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设计师,其作品不仅畅销市场,更提升了品牌价值。 

  品质总监作为质量的"守门人",有人却将标准当作可交易的筹码。有品质总监对"关系户"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不谙"规则"的供应商却苛刻挑剔。这种双重标准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品牌形象受损。而坚守原则的品质总监,虽短期内可能承受压力,却为企业赢得了长期信任。 

  企业高管中,亦有心术不正者。他们不思考战略创新与人才培养,而是沉迷于办公室政治,通过制造部门矛盾来巩固个人地位。结果企业内耗严重,错失发展机遇。而专注于模式创新与团队建设的高管,则带领企业在市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瓷砖行业,每一片优质瓷砖都需经过数十道工序的精心打磨,以及1200℃以上高温的淬炼。这如同人品修为,需经得起时间与困难的考验。算计他人者,如同在原料中掺入劣质杂质,短期内或许不易察觉,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必现裂痕。而专注提升自我者,如同精选优质原料、精准控制每道工序,终将产出优等品。 

  真正的瓷砖之美,来自坯体本质与釉面工艺的完美结合,而非表面涂抹。为人处世亦是如此:算计他人或许能得一时之便,但终将如劣质瓷砖,经不起时间考验;而专注提升自我者,其价值将随岁月流逝而愈发彰显。 

  在瓷砖行业,乃至所有行业,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天天算计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这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最智慧的生存之道。当我们专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品格修养与价值创造,自然会在行业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

(禅城陶瓷协会党支部  供稿)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