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是整个中国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红木家具不平凡的一年。在红木家具行业接连不断的风波中,引发了我们对红木家具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追问,也更多的引发了我们对于媒体干预方式的反思。
红木家具“按斤论价”
连天红提出的红木家具“按斤论价”的销售模式在年初就引起了整个红木家具行业以及各大媒体的关注,这种全新的销售模式,将市场上流通的5属8类不同种类的红木根据材质重量确定价格。一方面,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心里上的保障,以示商家压低虚高价格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提高诚信度,自然也有助于产品销售。
然而红木家具市场是否也会像贵重金属市场一样,走向重量决定价格的模式,却仍有待观望。有关方面专家认为,红木家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材质的珍惜程度上,也同样包含了工艺技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等诸多因素,因此“按斤论价”并不一定会成为未来红木市场整体销售趋势。
红木家具打蜡PK上漆
《连天红揭露红木行业潜规则惹怒众商家》的报道一度又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吸引到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上来。打蜡与上漆一直是红木家具制作的两种不同工艺,上漆工艺在传统家具制作工艺当中是有着极重要地位的,苏作家具在初胚完成后,就会进行打磨上漆工序。但上漆工艺对材质本身以及家具原有缺陷的掩盖功能却被现代一些商家所利用,拿来造假,使上漆工艺越来越多的与商业欺诈行为挂钩。
上漆红木家具造假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材质造假,如夹杂边材(白皮)、采用非红木材质,先漂白后上色再上漆,掩盖材质;榫卯结构不合格或根本不采用榫卯结构,只用铁钉或者胶水进行粘合;掩盖红木家具烘干不到位或者根本未烘干的事实,造成红木家具破损和变形。这些造假问题每个都会给红木家具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这样的上漆家具一旦损坏,破坏了漆皮将很难修复,其修复成本和技术门槛更是高的惊人,相较于上漆家具,打蜡工艺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连天红等企业提出“只打蜡,不上漆”,也为消费者辨别红木家具优劣提供了便利。
“白皮”问题怵目惊心
12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了《“白皮”料抹黑红木家具》,引起轩然大波,仙游地区被曝光红木家具企业大量停业整顿。“白皮”问题一时众说纷纭,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为保证材质原有效果,少量白皮不可避免,不能片面将有白皮的红木家具全部定为造假、欺诈。但国家明确规定,红木家具的配件上的白边总量不能超出配件面积的十分之一,而被曝光企业的红木家具大面积混入白皮,超过国标,致使红木家具美观性、牢固性和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伤害。
海都报与连天红之争引发业界关注
海峡都市报《红木含少量白边合情理》一文称连天红等多个商户也存在质量问题,引起连天红企业奋力反击,组织牧马人车队巡游,引发业界诸多企业密切关注,然而海都报对此悄无回应,孰是孰非,发人深省。
面对2010年度红木家具市场一片混乱,问题多发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思考红木市场机制存在的不健全因素,也要对媒体干预的方式进行更多的反思。年度各大事件表明,红木家具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关注,每有动荡,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其中一些报道固然披露事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但也有一些不乏炒作之嫌,甚至出现“暴跌门”的虚假新闻。作为新闻媒体,除去最基本的客观真实报道方针,笔者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呼吁行业标准的确立,而非盲目跟风,妄发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