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产业浴火重生 为珠三角产业转移提供成功范例

/ by 《陶城报》 浏览次数:

    佛山被誉为“南国陶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很早就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说。1984年,佛山引进国外第一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自此开始领跑中国建陶产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猛发展,佛山陶瓷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辐射面广、知名品牌众多的地方支柱产业,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区域品牌。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洗礼”之后,佛山陶瓷产业化危为机,主动创新改革,产业转移扩张势头不减,率先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数次考察陶瓷产业,并勉励佛山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评价佛山陶瓷产业升级时说:“佛山陶瓷的附加值正在逐步提高,产品技术档次、产品质量上来了,产业竞争力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传统产业如果都能像佛山陶瓷产业一样,我们就很有希望了。”

    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佛山陶瓷产业整治提升的成功案例,奏出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音。

    政府出手,佛山陶瓷接受产业提升大洗礼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筑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的一张“名片”,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也成为困扰陶瓷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瓶颈。资料显示,在2007年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分别占全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和29.85%,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约束加剧。佛山既不是生产一次能源的地区,也不是陶瓷原料的产区,而占地多、产出小、技术含量低的众多陶瓷企业,对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佛山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限制。还有,佛山陶瓷整体竞争力不强。据统计,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和7.9%。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佛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目标、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开始着手对陶瓷产业进行全面调整和升级。

    2008年4月,佛山市政府连续出台三个文件(《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不仅对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规划,更是对于佛山发展陶瓷总部经济做出了明确结论。例如《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鼓励现有企业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等留在佛山,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陶瓷企业和研发等相关机构在佛山设立总部(或者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大力支持、推动陶瓷总部经济发展,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实现佛山陶瓷由传统产业向都市型、创新型、知识型产业转型跃升。

    根据全市五区陶瓷企业的不同情况,佛山市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实行分类指导,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按照要求,不能达到环境目标的企业都必须在限期内转移。因此,佛山全80%-90%的陶瓷企业都需要外迁。

    为了促进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转移,广东省政府安排了500亿的资金,来支持这项工作的平稳开展。同时,广东省还制定了省内陶瓷企业对口双转移的政策,确定了佛山市与清远、河源、肇庆、揭阳、阳江等五市进行对口转移,还要求企业与人员双转移。广东省政府对转出地和承接地政府都下达了考核指标,同时安排资金进行扶持。省外转移主要集中在江西、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安徽等省区。其中江西引入的佛山陶瓷企业数量最多:新明珠、新中源等企业入驻高安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东鹏、唯美等企业入驻江西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乐华、金意陶、特地等企业则投资江西景德镇陶瓷工业园;正大陶瓷投资6亿元在萍乡湘东陶瓷产业基地建设生产线。

    佛山市及所属各区政府均推出了各项具体政策,引导陶瓷产业的转移和提升:一是资金扶持,如禅城区财政及陶瓷生产重镇南庄镇分别拿出5000万元和1亿元作为陶瓷产业整治工作的专项资金,每搬迁或关闭一个企业给予50万元的补贴;南海区财政也划拨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适当补贴、补偿或垫支因企业关闭、搬迁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二是产业转移,各级政府通过各种经贸协作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陶瓷企业到省内外原材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的地区去发展陶瓷制造业,将属于企业转出地税收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转出的企业。三是帮助关闭或转产后的企业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这些企业腾出的土地或厂房用于“腾笼换鸟”引进新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享受“三旧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仅禅城区外迁的陶瓷企业就在佛山以外的承接转移地购置了32000多亩陶瓷生产用地,直接投入资金75亿元,规划新建生产线250多条,形成年产约20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伴随着大量陶瓷企业的外迁和扩张,佛山产区也开始步入打造陶瓷产业总部经济的转型期。

    历时数载,各级政府交出靓丽成绩单

    2010年12月29日上午,佛山市机关大院小礼堂。2010佛山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也为持续了数年的佛山陶瓷产业整治划上了一个句号。

    副市长李子甫充分肯定了陶瓷行业在“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指出,佛山市“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成绩显著,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进度为110.11﹪,佛山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30%左右,将逼近或稍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给佛山20%的任务。经过三年的整治,全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已接近全面完成。

    几年的整治行动,佛山市各级政府部门交出的是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禅城区作为陶瓷主产区之一,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的115家建陶企业(2006年底共有窑炉405条,喷雾干燥塔248个),其中90家企业的生产环节实施关闭或向外迁移,25家企业按照省级清洁生产标准实施改造提升。截至2009年10月,已有87家企业完成关迁转移,共拆除窑炉269条,喷雾干燥塔l55个,分别占原总数的66.4%和62.5%。

    南海区纳入专项整治的陶瓷企业共108家,其中2007年关停7家,2008年关停47家,2009关停32家。丹灶镇从2009年7月起,将剩余的5家陶瓷企业全面关停转产,陶瓷产业已全面退出。罗村街道原有19家陶瓷企业,也在2009年年底前全部迁离,腾出的旧厂房将通过“三旧”改造,用于发展高档次的第三产业及以灯饰电光源为主的都市型产业。狮山镇仅保留广东宏陶、和美、爱和陶等3家通过省级清洁生产验收的企业,西樵镇32家陶瓷企业仅保留7家。2010年南海区计划关停12家,剩下的10家为保留下来“改造提升”的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验收。

    三水区从2008年8月起,开展对全区45余家陶瓷企业进行综合整治,除了整治二氧化硫、粉尘排放外,还对燃料、废水、固态废物、厂容厂貌等12项内容进行综合治理,有新明珠、华纳、博德、宏源等26家陶企完成整治,余下企业将进行转移或提升。

    高明区从2008年4月起对全区12家陶企业分4类进行整治,扶持壮大顺成、贝斯特两家上规模企业,限期治理两家,转产或搬迁两家,依法关闭6家。

    顺德区是关停并转最为彻底,该区的25家陶瓷企业中,只有新中源顺德生产基地进行转产获得在原地保留,其他22家陶瓷企业在2009年元旦前均被关闭。

    ……

    据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张庆云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一共关停转移、转产企业220家;预计全市保留建筑陶瓷生产企业62家(其中禅城区22家,南海区10家,高明区4家,三水区26家)。此外,对于保留下来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政府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和节能目标考核,促进企业实现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政府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下, 截至2010年底,佛山市共有55家建筑陶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并通过了广东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验收,成为佛山市对陶瓷行业整治得升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当下,清洁生产低碳发展期模式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趋,也成为陶瓷陶业的一个共识。清洁生产,也让佛山陶瓷企业摘掉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在行业中树起一种全新的形象。

    浴火重生,为广东产业转移提供成功范例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的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之时,佛山陶瓷业经历了大规模产业整治以及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但在扩大内需、建材下乡等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在2008至2009年期间,佛山陶瓷产业很快V型反弹,又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据禅城区陶瓷产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禅城区陶瓷产业优化提升工作情况通报》称,禅城区陶瓷产业在产能大幅减少的前提下,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总量,全区陶瓷产业优化提升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6.5%。在全区81户全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陶瓷企业有9家,占11%,纳税额比上年增长12.5%。2009年1-9月,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2亿元,仅比去年同期下降9%。

    而建陶重镇南庄在2009年,全面完成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类保留下来的13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经过大整治和产业调整后,南庄镇实现了由过去单一建陶生产逐步形成多种形态并存的局面。2009年南庄镇实现了陶瓷工业总产值118亿元,税收2.6亿元,比整治前的2006年还略有提高。

    2009年7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完成并提交了一份关于佛山陶瓷产业的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认为,陶瓷产业是佛山市的支柱,陶瓷产业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获得了成功,也为广东省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该报告认为,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有三点经验:

    一是以陶瓷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推进陶瓷产业向产业高端化发展。大批陶瓷企业外迁之后,佛山利用关迁企业腾出的空间加速培育陶瓷研发设计和会展中心、生态型精品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业总部基地。

    二是提升生产环节的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在留下来升级的企业中,特别注重通过和科研机构或院校合作,进行自主创新。

    三是从生产产品向生产设备升级,培育陶瓷装备制造业。佛山已经有陶瓷装备企业上百家,涌现了“科达”、“恒力泰”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培育成产值约40亿元的全国最大陶机生产基地。同时,引进意大利、西班牙等50多家国际先进陶瓷装备制造企业和本地企业,迅速填补空间,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目前已经形成新的陶瓷装备制造产业结构形态。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