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11年我国陶瓷产业发展八大关键词

/ by 中国建材报 浏览次数:

  2011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如何?以2005年~2010年产值作为依据,加上受惠“陶瓷下乡”政策,预计我国陶瓷产业 2011年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总产值将达到2241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但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笔者罗列出可能影响2011年我国建陶产业 发展的八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成本上升

  2010年上半年,陶瓷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走高。6月份,氧化镨从16万元/吨涨至21万元/吨,氧化锌也涨了600元/吨,进口 锆涨了100美元/吨,国产氧化锆涨了1000元/吨。铜、钴、镍等有色金属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及海运价格升高的影响,国内色料价格涨幅也在 15%~30%。此外,作为色釉料的重要原料熔块价格也有所上升,上涨幅度高达20%。从2010年到现在,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超过了100%,煤炭价格 也由最低的700多元/吨上涨到近千元。此外,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水电价格也有所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效益下 滑甚至亏损。春节前夕,山东、福建、广东部分小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倒闭状态。建筑陶瓷和卫浴配件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最为明显,销售成本的增长幅度超过产品销 售收入的增长幅度。2011年,成本上升的势头将有增无减,这将成为影响2011年建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二:供大于求

  近年来,随着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不断升级,陶瓷产区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建起了陶瓷生产 线。除佛山、淄博、夹江、晋江等传统陶瓷产区外,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新兴产区也不断涌现。如江西高安,截至2010年10月份,陶瓷 企业达91家,投资总额179.263亿元,其中陶瓷生产企业55家,拟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302条。现阶段已有69家企业开工建设,其中50家企业已 投产。2010年,当地建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共100多亿元,总产量近3.5亿平方米,完成税收超亿元。

  企业的不断扩张、生产线的不断扩充、生产总量的不断扩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去平衡。2010年全国新增生产线粗略统计达400条,产量增加 20亿平方米,在原有产能扩张过快过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如新中源企业先后在广东三水、顺德、南海、河源、清远及四川夹江等原料或燃料 优势区域投下巨资,建立了大批先进的现代化陶瓷墙地砖生产线。重庆四维瓷业建造了9条现代化隧道窑和3条梭式窑,形成了年产450万件高中档卫生陶瓷、 400万平方米釉面砖、3万只浴缸、90万套五金配件的配套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急剧增加,产品市场供大于求,而全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低于产量的增长,全 行业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场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度膨胀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将逐步演变成为影响2011 年建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三: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广东新中源陶瓷集团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每个生产基地均建有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达300多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分析,新中源不断开发新产品,带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多年来,在陶瓷业膨胀式发展过程中,越发暴露出我国陶瓷行业在 产品设计与研发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获利能力降低,产品研发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位佛山陶瓷企业负责人说, 虽然部分佛山陶瓷产品种类、花色及质量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具备了一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要真正融入世界市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仍是中国陶瓷企 业急需加强的软肋。“自主创新”是2011年国家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对“十二五”规划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 略部署,作为一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自主创新将会提到重要的地位。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是2011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的主题,由模仿走向创 新将是2011年我国建陶行业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四:“两个经济”

  即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未来陶企要想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乃至政策风险更多。“十二五”期间,政府将把环保低碳放 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只有把低碳环保做到位的企业才有生存的可能;意味着这个行业将走向健康、走向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 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打破环境与资源瓶颈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展低碳和循环 经济,它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能否加快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制约2011年我国建陶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产业的关键。从国内看,除尘、除硫(和其他有害气体)、除污水废 渣,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损害是确保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代建陶工业的发展,对环保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此,强化环境意识、综合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就成为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从国际工业的发展趋势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积极 推行清洁生产,这是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业新文明的基本标志。为了保证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继续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做出贡献,最佳的出路就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能源,对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钻探、开采、利用制定科学规划,大力提倡低质 料、红坯料、废渣废弃物的使用,禁止用优质料做低附加值产品,禁止或限制部分原料(如黑黏土)出口。2011年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业要努力实践循环 经济,提出一个低成本、高效益、根治污染的方案。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准则,在“一个不增、两个递减”的前提下,促 进传统工业的生态化转型,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清洁生产转变,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使用天然气、水力能、太阳能,实现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五:农村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销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5%以上增长,年销量突破6500亿元。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大规模水利等基础设施 的开建,农村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1年陶瓷下乡将成为亮点。可以预见,一线发达城市市场空间容量已接近饱和,企业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只有不断地 拓宽销售地盘。我国二、三线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加强,二、三线市场将是陶企的主战场。未来几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住 宅产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领域对高品质、多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及工厂化系统集成住宅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给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增 长空间,农村地区将是陶企高度关注的市场,农村市场将会吸引更多的陶瓷企业进入。

  关键词六:节能降耗

  2010年12月29日,佛山市经贸局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上透露,全市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到目前为止已 经转移、转产220家。到2010年年底前,佛山将仅剩建筑陶瓷生产企业62家。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2009年,佛山单位GDP能耗下降了 27.3%,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建筑陶瓷产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有专家对佛山地区制砖业的实际调查表明,当 前生产每平方米抛光地砖,均耗电力5.5~6.5千瓦时,柴油均耗2.5~3.2公斤。国内生产每公斤日用瓷,最节能烧成窑仍需3600×4.18千焦以 上。按2004年传统陶瓷生产情况统计,陶瓷产业将耗用1亿吨不可再生天然矿物原料,1200万吨以上柴油,25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大量消耗资源、能 源、轻视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注定难以长久的,未来中国建陶工业道路怎么走?发展节能型建陶、建设节约型产业将是2011年我国建陶工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

  一方面原材料、燃油燃煤、陶瓷化工、陶机及配件等相关环节的直接成本大幅上涨,加上电力、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成本增幅预计在 25%~30%左右。利华陶瓷有关负责人透露,燃油涨价后,按照该公司8条窑炉的生产规模,每个月要多付200万元的费用。佛山市新德里拉陶瓷营销总经理 陈裕水认为,原油属上游主要能源之一,因此它的涨价对整个陶瓷生产链威胁性很大。比如这次油料涨价已经使上百种陶瓷化工原料价格都上涨5%~20%,尤其 是氧化铝原料提升幅度达1倍以上。国内燃油、煤炭价格在2011年上半年可能上涨并维持高位,2011年一季度将出现盈利低点。从宏观看,尽管国家正在出 台相关政策,用电紧张的问题会逐步解决。但从我国煤炭消耗时限和有限的电力供应看,建陶工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从国际看,以技术进步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 需求,以持续降低成本来谋求竞争优势,是世界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国建筑陶瓷工业要结合整个资源链的供给状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变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精准、节约型转化,更多地采用节能新技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努力开发低消 耗、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筑陶瓷产品。

  关键词七:出口受阻

  近年来,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出口量增长迅猛,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我国共生产了各类陶瓷砖64亿平 方米,比2008年增长11.68%,居世界第一。2010上半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达到1.3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 68.61%,出口额3.57亿美元,增长72.86%。

  近年来,广东等陶瓷产区的产品出口市场日渐增多,逐步改变了以往集中对中东、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 销售的情况,但出口却是困难重重,出口受到退税持续下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壁垒影响严重。如出口退税比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下调,由13%调到 5%,陶瓷化工原料更是直接由13%调到了零,加上人民币升值,价格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已不明显。2005年,我国出口建筑陶瓷约4.2亿平方米,均价是每 平方米2.86美元,仅为我国进口建筑陶瓷价格的1/4。然而几年过去之后,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观。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陶瓷砖进口平均单价为 18.69美元/平方米,出口均价4.18美元/平方米,出口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22.3%。卫浴陶瓷情况更糟,进口平均单价94.93美元/件,出口均 价为13.94美元/件,出口价格为进口价格的14.7%。

  陶瓷的低价格意味着土地、能源及人力等资源都是通过廉价方式输送到了国外,而由此带来的能源危 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只能由自己承担。在国内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国际贸易壁垒影响日益严重,尤其是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建陶对外贸易的影响极其 严重,如环境壁垒、劳工壁垒等。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些国家特保立法和调查的竞相启动,国外对我国贸 易保护主义涉案商品金额越来越大,参与设限的国家越来越多。根据WTO的统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始终排在第一位。在近年来建陶产品出口增长较 快的同时,绿色、环保等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多。由于当前我国陶瓷产品生产能力巨大,依*国内市场销售不能完全释放产能压力。

  因此,扩 大陶瓷产品出口仍然是首要任务。可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主要沿用了在国内市场的低价竞争手段,极易遭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已有印度、菲律 宾、埃及、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采取了临时保障措施,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征收反倾销税。因此,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在建陶对外贸易中,要密切关注当今 贸易壁垒的新特点、新变化,结合我国建陶产业的实际认真研究对策和制定政策,加快对国际市场规则的学习和应用,敢于应诉国际官司,积极有效地应对反倾销。

  关键词八:行业洗牌

  由于前几年建陶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导致整个行业仍然处在粗放式无序发展中,产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不少新兴产 区的陶企主要还是*低成本要素,而非技术创新、品牌塑造来参与竞争,地方政府也疏于引导,只顾扩张,急于求成,国内各大陶瓷产区的产能出现过剩,市场竞争 激烈,肯定会淘汰不少昔日跟风上线且资金实力不济的中小陶企。2011年建陶产业发展的格局呈现以下特点,华东台资企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四川夹江在 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福建晋江、闽清等地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山东陶瓷产区经过产业调整后,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广东陶瓷由 低迷逐渐走好;福建、四川等产区将出现一派生机。在这种格局下,我国建陶市场的第三方势力,则是近3000家小企业,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 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明显劣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下,除了被兼并及互相合纵连横外,可以说这些小企业生存的机会一般不大。外资 建陶巨头敏锐地抓住时机,加大了对国内建陶企业的并购力度。如美标、TOTO、伊奈、科勒、乐家、英陶等国际大鳄,不仅把产品运到国内市场销售,还在内地 投资建厂,实现生产销售的本地化。2011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建陶企业并购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企业并购将会成为2011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 的风景线。

  2011年将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整个产业大调整、大变迁、大动荡和大发展的时期。2011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适 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以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节 能降耗、自主创新等战略措施的实施,2011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产品质量和档次将会有大的提高,产品品种、品牌、档次和规模将向好的方向发展。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