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的产品专利维权之争已经持续了18个年头。部分具有产品创新能力的陶瓷企业坚持不懈地为产品的荣誉而战,但更多的企业纷纷壮大仿冒抄袭的队伍,这使作战双方的势力出现倾斜。再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陶瓷行业专利信息宣传的缺乏和陶瓷企业专利意识的薄弱等外部客观环境的阻碍,陶瓷行业专利维权布满荆棘。目前,专利维权战争的胜利果实还遥不可及,维权之路依然问题多多,行业人士还需努力。
■问题一 “利”字先行
目前,陶瓷企业对于产品专利的意识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许多陶瓷企业疯狂模仿。据行业人士介绍,在某陶瓷企业推出一款新的产品后,通常不出两个月,你能在其他陶瓷企业展厅中看到一模一样的产品。陶瓷企业通过这样一窝蜂地模仿,能减少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让仿冒的产品更具性价比,在终端市场的价格比“正版”更具竞争力。据了解,许多陶瓷企业在知道有新品推出时,就会马上动用一些关系甚至花钱到终端市场把产品的样板买回来进行模仿,部分企业还会高薪挖角,把拥有产品机密的技术人员招揽至旗下,这一系列不健康的行为已经成为陶瓷行业的潜规则。第二,部分产品创新的企业也不主动去反对其他企业进行产品模仿,因为陶瓷行业本来就是关注度较低的行业,一些真正拥有创新价值和科技含量的产品也不太容易被人所知。而行业的一窝蜂模仿上市行为能为产品的宣传起到一定的效果。行业人士承认,目前,陶瓷行业很少有单独一家企业能把一款产品推广开来,都是通过行业的大规模上市风潮把产品炒火,所以,这些产品创新企业也想借行业之力来推动产品的上市速度。某资深行业人士指出,当产品得到广泛的认可后,这些产品创新企业开始想独享其成,才去与其他陶瓷企业打官司,这样过桥抽板的行为与陶瓷企业疯狂模仿的行为同样是不可取的。
■问题二 缺乏专业机构
据了解,知识产权机构是实现陶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以及知识产权合理流动与扩散的重要社会力量,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可以为陶瓷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具体事务和相关信息服务,特别是通过提供知识产权的评估评价和交易平台,使知识产权在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中有序流动,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可以使许多陶瓷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周全的服务来应对产品专利的问题。但在陶瓷行业中,我们难以寻觅产品知识产权和专利申请的中介机构的身影,这对于缺乏产品专利专业知识的陶瓷企业来说更是求助无门。据了解,目前专利的咨询和申请的职能更多地落在了陶瓷行业协会身上。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介绍:“我已经为许多企业在申请产品专利上做了许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实现产品的价值。”但行业协会毕竟自身还有其他更多的工作去跟进,这样无疑增加了行业协会的工作量,同时专利服务的质量自然也得不到保证。因此,陶瓷行业急需产品专利的中介机构,为更多陶瓷企业提供产品专利的专业服务,也会相应提升陶瓷行业的产品专利意识。
■问题三 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产品知识产权和专利法已经颁布多年,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在执行时存有某些缺陷,导致陶瓷企业的违法成本并不高。记者查阅相关的产品专利法规发现,我国《专利法》 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侵权人的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因此仿冒的陶瓷企业如果被法院判决有侵权行为,则需要给专利人赔偿销量下降的利润和侵权人违规销售产品的利润。但目前要求陶瓷企业能提供如实的会计账册比较困难,这就给事后的赔偿事宜增添了更多的麻烦,降低了赔偿正确金额的可操作性。许多陶瓷企业因侵权而被判败诉,但赔偿的金额很少,可能只有数万元,这相对产品研发者投入过千万的研发成本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
■问题四 陶瓷的特殊性阻碍专利认证
陶瓷产品的构成比较特殊,陶瓷产品主要是由沙石加上色釉料进行搭配而成,而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都是通过不同的配方调制而成的。而每个企业只要在产品配方上稍作调整,产品的花色即发生变化,这也为产品专利的判定带来了困难。珈玛陶瓷品牌总经理罗小文介绍,陶瓷企业现在仿冒新产品的时候都会稍作改良,产品的颜色、花色、纹理与正版货都有所差异,因此,许多企业也以此作为借口来逃避法律责任。“就像炒菜一样,大家都可以炒回锅肉,但大家在炒的过程中配料和时间的把控不一样,可能最终炒出来的味道都有所不一样,但炒出了自己的风格。”罗小文如是说。
■问题五 专利信息不透明
目前,陶瓷行业已经拥有超过8000项的产品专利,但显然不是每个陶瓷行业人士都清楚哪些产品已经被申请了专利保护。但陶瓷行业缺乏这样专利信息的宣传,而且记者也尝试通过网络去寻找相关的陶瓷产品专利的信息,却无功而返,这让不少陶瓷行业人士很容易踩上侵权的雷区。近日,佛山南海一家陶瓷厂因为一款产品涉嫌侵权,被佛山南庄的一家陶瓷企业告上了法庭。法庭最终判决佛山南海的陶瓷厂违规侵权,需要向佛山南庄的这家陶瓷企业赔偿3万元。南海陶瓷厂的负责人无奈地说,他压根就不知道哪些陶瓷产品拥有专利,哪些又没有,自己生产的产品却被告之侵权让他不可接受。这类情况在陶瓷行业其实非常普遍,由于行业内缺乏权威的专利信息公示,每个陶瓷行业人士对产品专利都是糊里糊涂的,导致许多陶瓷企业并不是故意进行产品侵权的,但也被法庭的罚单悄悄地盯上了。
■问题六 维权成本高
专利的成功申请后,需要交纳一定的专利费用来保护专利免受侵犯。据蓝卫兵介绍,根据不同的专利项目,专利的费用都各有不同,其中发明专利为6000元、实用新型为4500元、外观专利为2500元,而且这只是第一次申请专利的费用,之后每年还需要收取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年费,且年费还会逐年增加。以产品外观专利为例,头三年的年费是每年300元,由第四年开始就上涨为每年500元。如果陶瓷企业的专利数量比较多,每年用于维护专利的成本也不低。例如,新中源陶瓷拥有过千项产品专利,那么新中源陶瓷每年使用在专利维护上的费用起码需要过100万元。维护成本过高,而且手续繁琐,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编后语
产品专利维权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尽管有些陶瓷企业在混乱的行业环境中得到某些好处,但从长远来说,陶瓷产品的疯狂抄袭只会让陶瓷创新能力进一步下滑,使陶瓷行业陷入更加惨烈的价格战中,最终受害的还是陶瓷企业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