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板行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市场萧条带来的冲击,更包括中国广大地区用工难的压力,以及土地、材料、物流等制造成本的不断攀升,再加上来自政府和社会层面对地板业的挤压。
资本市场很少有家具企业成功的案例,行业目前为止仅有的几家上市公司也是表现平平。投入大、获利少、风险多,这样的一个标准的传统行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大潮中如何寻求突破也是行业精英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笔者虽然不是什么精英,但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思考的问题并不是怎么进入资本市场,而是制造业该不该进入资本市场,更直接一点,家具行业该不该进入资本市场。笔者虽然不是经济学专业,但是却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很多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并不需要太深远的战略步调,需要的仅仅是一些行为处事上的原则底线,就能够让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永远的立于不败之地。
进入资本市场的首要前提,就是企业的属性能与资本的属性吻合。资本的属性,笔者偏爱马克思的定义:资本是无生命的劳动力,是吸血鬼,只有 靠吸取有生命的劳动力的鲜血生存。资本进入世间以后,他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充满着污垢。当然马克思描绘的太极端,但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并没有改变。
家具企业要符合资本的胃口,首先要先找出增长点,能够激增的点。而家具行业本身是一个完全竞争型行业,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份额上形成一丁点的绝对优势。因此注定了家具企业要找到这样的激增点,非常的困难。而电子商务的出现,让家具行业的精英们看到了家具行业激增点出现的可能性,那就是渠道。
其实线上的家具行业与线下的家具行业,都脱离不了制造业的属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便是你第一个吃螃蟹,电子商务的广泛渠道对你来讲是优势,是激增点,那么对别人来讲也是优势,是激增点。当你自身没有核心的竞争力的时候,任何一个战场对你来说,都会逐渐变成血流成河的红海。就像当初的PPG一样,在鼎盛时期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