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瓷卫浴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
每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陶瓷卫浴行业都会发布质量抽检结果,但每年都有那么一批企业,其中包括大型品牌企业不幸上榜,这对于中国卫浴企业来说,是值得反思的时候了。
卫浴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危机
只重品牌 不重品质 是舍本逐末
卫浴企业产品问题事件频出,说明某些企业在发展时,只顾向钱看,急躁冒进,甚至疏忽或忘记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一事实。不知道这些企业想过没,没有质量何来发展?没有发展谈何生存? 没有生存空间哪来的企业生命?任何市场营销的环节都是围绕着拥有优质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没有优质的产品质量作为强力的市场后盾,任何营销都是枉然。
产品质量也影响着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效果,只有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以质量做为基础进行品牌的长远推广,才能加快、增强口碑宣传力度,达到期望的品牌效果。家居、厨卫、陶瓷行业这两年来,已经累计出现无数次毛病!智能马桶的厂家与品牌形象,在烟台消费者心中,估计会一落千丈。“毒锅门”、“召回门”、“纸茶几”、“达芬奇”、“苏泊尔下架”、“安信地板涉毒”……种种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社会舆论风波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一边心有余悸旁观这些事件的同时,也在无可奈何的反思:这一切,真的是“中国速度”太快了吗?
一个品牌的的创建需要几年,几十年,要付出的很多,而一个品牌的倒下却是非常的容易的,甚至就一瞬间。家居,陶瓷,卫浴行业很多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如果一个品牌,品质过硬,倒下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意识到了这点,没有做,或者意识到了不想做,都会给企业带来莫大的损失。品质是根,品牌是叶,根深才能叶茂,不能只求枝叶的茂盛,拒根本于千里之外。
市场纷乱 陶瓷卫浴企业跟着堕落了
企业一味寻求市场占有率,为获取高额的利润,而忘记了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根本--诚信,这是企业最不愿意,也是最容易犯的错。
任何一个卫浴企业想在市场上长期注脚,若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社会的认可、行业的认可,试问其如何长久生存。古语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若与其背离,即使辉煌一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近年来,卫浴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诸多国内一线品牌不断扩建生产规模,想通过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率,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欲速则不达”众多卫浴企业在片面的追求规模大、覆盖率广的同时,必将以牺牲部分产品的质量、服务为代价,从而导致诸多产品问题品牌曝光。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岳荣就曾说过目前部分卫浴企业在经营中缺乏行业自律意识,较为急躁,一方面过于片面的追求高速发展,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与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不计后果,大规模嘘头促销,使得卫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的营销模式。
有时候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想方设发钻法律的空子,这是很负责的,首先是对自己不负责,一个好的品牌,不会亲手将自己建立的形象毁于一旦,因为钻空子或者利用法律暂时的疏漏,这本身就是一种未知的赌博,赢了可能脑满肠肥,而一旦出了纰漏,就只能倾家荡产,连累无辜。
如果要要确定一个真正的企业价值观,那么资本家追逐金钱与利润的本性得收敛收敛了,至少要想到追逐利润与金钱的同时要做到等价交换,当然能真正做到顾客至上,消费者第一,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就善莫大焉了。
政府无能 市场管理不力 酿成今日之祸
一个行业需要稳健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监管力量的监督与引导。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站在卫浴行业长久发展的角度,积极倡导行业中出现的良好现象,比如近期由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商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卫浴行业生存与发展高峰论坛”,卫浴行业的大佬们能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行业中出现的问题与研究解决对策。虽然为其行业协会所组织,其影响力可能不如国家颁布的一个法令来的有效。但起码这些组织者有意识去改善目前行业中的种种问题。这一行为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对行业中“问题企业”、“问题产品”采取严肃处理的方式。要从公众的角度,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公正的解决问题。
中国的市场管理机构其实已经非常堕落了,跟着企业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有时候很不幸一旦被曝光也有恃无恐,“非常淡定”“非常从容”,然后为自己和背后利益集团寻找一些避重就轻,丢本逐末,鸡毛蒜皮的借口曹操了事。说到底,中国家居,陶瓷,卫浴市场“质量门”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贪婪,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媾和与纵容。政府部门的无能,市场监管的不理,酿成今日之祸。
这也导致了媒体的监督力量无法发挥,更何况媒体的监督曝光的力量是有限的,曝曝光,披露披露,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媒体的曝光,罚些小额的款,就一概而过。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能让一些企业变本加厉,因为他们会觉得犯错误,不许花太多的代价就可以补救了。不仅如此,反而造成媒体语言泛滥,媒体监督的智能与正义感正在沦丧。
推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