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最新报告,宜家家居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一款灯轨,涉及数量达9.7万个,其中北美地区召回约5000个。召回的主要原因是,这款灯轨的接地连接存在瑕疵,因此会引发消费者的触电风险。
这份报告显示,召回的产品具体名称为“宜家365+ 桑塔导轨”,在中国制造,颜色为白色。在宜家美国店,这款灯轨的销售时间是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售价为15到20美元。虽然目前美国还没有收到任何因为这款灯轨导致的伤亡报告,不过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将商品送回宜家进行更换或者全额退款。
宜家家居本次的召回举措,并不涉及中国市场。但是在宜家家居的中国官网,我们发现了相同名称的导轨,产品货号为901.492.47,产品为铝制,售价99元。为什么产品在中国销售却不在中国召回呢?经济之声记者就此致电宜家公司中国方面的公关总监,她说召回产品和在中国销售的这款产品并不相同。
公关总监:不包括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没有这个产品,不是一样的产品。我就告诉你这个东西我们没有,这个一定要非常清楚:这个东西是在中国生产的,并不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给中国市场的,宜家是属于全球采购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很多涉及国际品牌的召回事件,往往都把中国市场排除在外,而且理由跟本次召回事件中的宜家也很相似。就是说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是在中国制造的,而非在境外生产,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而且发出这样声明的,往往都是公司本身,并非权威部门。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国内在这方面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就避开中国市场的召回。
叶檀:这也是中国法律的漏洞和执行力不强所造成的。不光从现在开始,以前像汽车这种重要的化工消费品在涉及召回的时候,基本上中国这一块都不太召回,因为国内召回制度是比较晚才起来的,而且执行的非常的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为了节约成本就在召回的过程当中把中国市场排除在外。因为我们精力非常弱,也没有办法去追诉他们,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机构能非常强有力的代表消费者去说话,而且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事实上为了招商引资对于各地的资金也是持一个比较软弱的态度。我们的立法基本上是站在生产者,站在GDP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宜家家居就已经因为多个问题产品在全球市场进行召回。去年1月,全球召回26.5万个伦德手工制玻璃杯,中国市场涉及7622个;去年2月,在北美地区召回2万6000个辛格莱婴儿床,不涉及中国市场;去年3月,召回弗斯多咖啡壶和茶壶,北京涉及数量1万多个。
接连3个月发生产品召回事件之后,去年10月和11月份,宜家家居又连续在全球召回近10万个儿童帐篷,以及8万个帕克思奥兰德玻璃镜门。今年一月初,一款名为安迪洛的儿童高脚椅因为安全带会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打开,带来跌落危险,也被宜家家居宣布召回,中国共涉及6万374件问题安全带。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三年里,宜家家居宣布召回的问题产品至少有15种。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频发曝出的“召回门”的召回事件让人难免对宜家的产品质量产生质疑。对此,宜家家居解释说,召回是为了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不过却没有说明宜家屡次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
宜家家居:因为如果宜家一旦发现某些产品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安全有危害的话,无论是不是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会进行召回。
业内分析,宜家的货源主要依赖全球低价采购或者找代工生产,现在产品生产成本增长,为了保证低价和利润,供应商可能在用材上有所“亏欠”,产品的耐用度以及安全程度难以保证,导致屡次出现质量问题。
即便如此,消费者依然对宜家非常“买账”。宜家中国的财报显示,2010财年,也就是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宜家中国的销售额比上一个财年增长23%,超过37亿人民币。在2011财年中,宜家中国的销售额超过4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
在房产调控波及中国整体家居零售的背景下,宜家在中国的业绩增长很是可观。据了解,宜家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有9家分店,预计到2015年宜家商场全国总数将达到17家。
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做客节目,就此事发表他的看法。
张春蔚:由于很多的外资品牌跟国内的厂商本身是合资的状态,在当地就握有很多的话语权,以至于即使外资厂商想召回,国内的厂商也会说不用召回。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忽略掉了什么是召回,召回首先是对消费者的保护,正是由于我们失去了对于消费者的关注,才使得我们的召回形同虚设。
还有一点,这跟中国的消费者习惯有关。就算是有召回,有几个消费者会保留你的购物票据?就算面临召回,消费者都无法证明你的东西是在宜家买的,消费习惯也给后面的维权留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