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年成效显著,本市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WLAN覆盖密度、城域网出口带宽和高清片源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等创下“四个国内第一”;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保持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1713.14亿元,同比增长18.5%;本市49万用户申请使用89万份电子帐单,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加快形成;智能应用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市民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已有16个街镇作为智慧社区试点单位,正在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这是记者6日在上海市政府公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一周年之际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信息通信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可概括为“四个第一”: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全国第一,截至目前,上海光纤到户已基本覆盖城镇化地区,基本达到“百兆进户、千兆进楼”的网络覆盖能力,提前一年多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实际使用光纤上网家庭用户占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接近40%。第三方专业维护工作初见成效,已开展杨浦区尚景苑等约50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通信配套设施的第三方专业维护,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企业提供光纤宽带网络服务。WLAN覆盖密度国内城市第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WLAN接入场点13500个(约10万个AP),在全市30个主要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上网服务,年底将增加到300处,2013年底将覆盖全市450处主要公共场所。城域网出口带宽全国第一,加强国际、国内通信系统建设,大幅提高城市网络出口能力,率先实现T级出口,继续保持城域网出口带宽国内最大。高清片源和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全国第一,本市高清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已达约45万户,能提供高清直播、点播、回看等交互节目,高清IPTV直播频道已达11路,点播片源超过3万小时,高清电视开通了18个频道。全市IDC机架数达到17000个,比2010年年底增加44%。经过一年多努力,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完成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进度。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对各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重点推进“五大行动”:一是“智能城管”行动。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聚焦交通、规划土地、环保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如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在中心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郊区延伸,到2012年底,将完成400平方公里的郊区城市化区域网格化管理拓展,闵行、长宁、嘉定、奉贤等区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和功能,与区域社会管理相联动。进一步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覆盖面,完成所有收费匝口ETC车道部署,实现主线收费匝口ETC车道三进三出的规模。8月2日起,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了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数字惠民”行动。围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通过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社区、文化信息化和涉农信息化等工程的建设,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如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实现自动建档更新。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此外,从2002年起,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一项信息化项目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今年的实事项目是推广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17家公用事业单位,全年计划推广使用100万份电子账单,目前已有49万用户申请使用89万份电子账单,实现了账单查询、缴费提醒、网上支付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电子政务”行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加强信息有序开放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促进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如在去年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正在建设涵盖咨询、投诉、办事等各类功能的统一的12345市民服务综合热线,逐步汇聚整合政府各部门对外服务热线,形成业务受理、跟踪督办、处理反愧市民回访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再如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法人数字证书统一管理、一证多用、电子印章加载等功能,为各类法人在线办理各类政府事项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一证通”门户网站今年8月15日上线,并设立了27个对外服务网点受理数字证书的发放和更新,截至8月底已发放或更新证书13000张。“电子商务”行动。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一体”,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撑本市“四个中心”建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如电子商务双推工作,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自负各一点的方式,推动10200多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去年本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5507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国比重近10%。 “融合强业”行动。从信息化技术驱动、工业化需求牵引两个角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高端制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研发设计数字化,如中国商飞通过建设全球协同研制平台,向网络化协同设计转变,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带动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如上海电气围绕核心产品部署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自主研发制造,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如利用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对本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对全市700家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能效监测效率。2011年本市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75.53,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85。
三、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7%,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从信息产业整体上看,规模稳中求进,能级逐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聚焦重点专项。重点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卫星导航等7个重点专项,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矗聚焦重要园区和产业基地。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已形成以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为引领的产业格局,是国家软件名城,国家微电子、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产业基地。当前,正在大力推进洋山云海数据中心建设,集聚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高端数据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数据资源集聚区;建设崇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发展高端数据服务业,成为本市“十二五”信息服务业规划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聚焦关键技术。在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同时,聚焦突破高带宽网络、智能分析决策等共性技术,加强传感器、海量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的关键技术研发。聚焦政策突破。制定出台落实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地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营改增政策试点为契机,制定落实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的相关政策,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提供坚实防护。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一方面,身份识别、容灾备份、网络监控、安全软件等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安全测评数字认证、应急防范等功能性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信息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互联网安全监察支持系统等技术设施,提升本市监测互联网有害信息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综合检查等监管制度。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介绍,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已为市民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效应已经显现。
在医疗卫生领域。将给市民的看病就医带来更多的便利。在挂号环节,市民在家中就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预约全市34家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减少了市民提早到医院挂号、排队等候的烦恼。在就诊环节,目前本市部分医院陆续推出“一站式付费” 服务,市民可以先看搀付费,简化就诊流程,减少多次排队付费的麻烦;此外依托逐步覆盖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在就诊过程中,医生还可以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重复检查、重复用药、用药禁忌也会自动提醒,不仅减少了医疗费用,也提高了医疗安全。在看病结束后,拥有市民信箱的用户在家中就可以通过互联网、IPTV等渠道查询个人的检验检查报告,减少了再次去医院取报告的麻烦。市民相关的卫生服务信息都将纳入个人健康档案。患者如果患有慢性病,这些信息还将进一步推送到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随访、干预和服务管理,从而形成医疗诊治、公共卫生、社区服务三大体系的联动,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市民健康水平能够有效提高,进一步促进“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就医模式的形成,实现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
在教育领域。各级各类学校的上网速度将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末,教育宽带网络主干带宽达到十万兆,所有高校和区县级教育宽带网络具有万兆接入能力;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都将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覆盖。在市民终身学习方面,上海终身学习网已建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8大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市民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渠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
在交通出行方面。自驾出行前,市民可浏览上海交通出行网(www.jtcx.sh.cn),或拨打12319服务热线,了解市内路况信息;在驾车途中,还可通过路边交通可变信息标志、收听交通广播等方式,及时获取实时路况信息,调整行进路线。此外,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ETC)服务目前已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办理了ETC的车主可以在上述五省一市的高速公路上快捷地通过收费站,这不仅节约了市民的出行时间,还免去了收费站排队缴费的麻烦。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公交电子站牌已在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在公交站点候车的乘客通过电子站牌,可以知道下一辆公交车的位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用轨道交通出行的市民可以通过上海地铁官方网站(www.shmetro.com)了解轨道交通的运行情况,在候车和乘车时,则可通过车站站台信息显示屏、列车车厢显示屏,了解车辆运行情况。
在公共服务领域。居民要支付水、电、燃气费,通过付费通(www.shfft.com),可以用互联网、IPTV、电话、手机就可实现;而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www.ezhangdan.com)则提供了电子账单的申请、推送、查询、支付和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市民通过该平台可以一口申请使用17家公用事业单位(上海电力、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东方有线、市南自来水、市北自来水、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浦东新区自来水、南汇自来水、闵行自来水、奉贤自来水、青浦自来水、大众燃气、市北燃气、浦东燃气和青浦燃气)的电子账单;申请成功后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推送电子账单。
此外,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还充分考虑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比如,针对视力障碍人士“上网难”问题,与残疾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政府网站(“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市残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网站)完成了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士上网办事和接受政务服务提供积极便利。上海图书馆也进行了数字化无障碍设计,提供了上千本的有声电子书供残障人士阅读。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部分区县已经搭建了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老年人通过电话、IPTV、移动终端等渠道可以进行订餐,预约各类家政服务;应用物联网技术,安装在老人家中的综合报警系统还可以监测房屋中的烟雾、气体等危险因素,保障独居老人的人身安全。
智慧城市的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市民的感受度,另一方面企业(法人)也能从中受益。为方便法人网上办事,本市目前正建设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将逐步解决各政府部门向企业重复发放法人数字证书、证书服务渠道分散、证书在政府部门间不能通用等问题。计划2012年底前将在工商、税务等9个部门实现“一证通用”,2013年底前全面实现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今后,法人只需一张数字证书,就可以登录所有市级政府部门的应用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法人在数字证书方面的经济负担。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完成1.3万张一证通数据证书的发放工作。(上海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