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佛山本地生产的卫浴产品,只要起一个花哨的洋名字,戴上“进口”的帽子,身价就突然升了好几倍。目前,卫浴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充斥着许多贴牌的“假洋鬼子”。有些商家为了卖高端价,大打产品概念牌,借助洋名提高身价及产品知名度,以这样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挂羊头卖狗肉”
近日,住在南海官窑的小邓花高价买了一款德国进口的水龙头 ,其内盒包装上印的厂址竟在佛山市。小邓气愤地表示:“这不是明摆着‘挂羊头卖狗肉’,坑骗消费者吗?”记者走访佛山各大建材市场发现,以洋名为卖点的卫浴店或卫浴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但真正进口的产品却为数不多。一位从事卫浴行业多年的经销商李小姐向记者透露,商家偏爱洋名的主要原因是想借助洋名提高身价及产品知名度,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产品的价格也相对可以提得更高。
12月11日,记者在佛山禅城区江湾路某洁具门店暗访,销售员介绍了一款规格不大的浴缸,不含水龙头,原价高达8000多元。该店销售员说,这款浴缸贵就贵在它是意大利进口。随后,销售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相关宣传资料,里面的产品型号各异,用料多为陶瓷、玻璃和实木。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图片资料后面赫然印有“源自欧洲”的字样。但奇怪的是,其生产企业却是广东佛山市某公司,厂址也在佛山。这些产品到底是进口的,还是在佛山生产的?对于记者的提问,销售员很不自然地回答:“除了主要部件是进口之外,其余都是在佛山本地生产。
在中国陶瓷城,记者来到美国知名品牌科勒卫浴店。这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满足中国国内市场和出口需求,科勒在中国制造全线的卫浴产品。目前,我们的厂区就设在佛山市三水区。”当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购买一款马桶的时候,销售人员坦诚表示,除了抽水装置是从美国进口,像坐便器、通水管等零件是在佛山生产。
记者了解到,世界排名前10位的卫浴洁具品牌都已进入中国,而这些舶来品已经相继在国内生产,纯进口的陶瓷洁具在整个中国市场上占有率不到5%。剩下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国际品牌”,仅仅是中国的某个生产商在国外进行了注册,在中国生产,运到国外包装后,返回国内销售时就具有了“贵族的血统”。
价格质量难成正比
东鹏洁具市场总监刘海民表示,卫浴产品在陶瓷卫浴行业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卫浴装修的质量好坏首先取决于产品质量的优劣。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纷繁复杂的卫浴市场,消费者看到各种各样宣称是国外知名品牌的卫浴产品,实在难以放心购买。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充斥着很多国内产品洋包装的“假洋鬼子”。
记者走访佛山陶瓷卫浴市场发现,这些“假洋鬼子”的产品质量与国内的卫浴品牌相差无异,但价格却高出很多。在禅城区江湾路一带的装饰材料市场,记者发现有一些门店专门出售洋品牌的卫浴产品,主打高端产品,价格比普通国内产品多出五百元到一千元,甚至两三千元。
记者在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的一个品牌店看到,一款马桶售价1200元,上面标明生产地属于佛山。该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价格属于中高档,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卖得格外俏。而在雾岗路的一个专门出售进口卫浴产品的品牌店,记者找到一款配置差不多的产品,发现售价竟然是3200元。
一位在华艺装饰材料城经营卫浴产品已有10年之久的张经理告诉记者,用国产卫浴产品伪装成“洋”品牌出售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是利用消费者崇洋的心理,国内市场真正的进口卫浴产品并不多。我建议还是买国产品牌,质量反而更加可靠。”同时他透露,由于佛山市的卫浴生产商较多,有些二三线城市的商家会回收佛山地区破损卫浴产品或者次品再次加工,以次充好,或者假冒成进口卫浴产品再出售。“消费者买回去后,会很快出现渗水变色、易爆易裂等问题”。
消费者购买需金睛火眼
据了解,让卫浴产品身份“洋化”有两种方式。一种办法是商家自称产品是“洋品牌”,但这类“洋品牌”根本没有在国外注册。另一种办法是经销商为了让产品“洋化”,专程跑到国外注册一个洋商标,拿到国内以国际名牌身份高价出售,但国外市场却少有销售。
记者走访佛山卫浴市场发现,多数卫浴品牌都起了“洋名字”,消费者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被糊弄。在禅城区江湾路,诸多如“德意卫浴”等给人是外国品牌的感觉,当记者问起这个品牌时,销售人员辩解:“德意不是指德国和意大利,而是指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对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洋品牌其实已经是个过时了的概念。许多人也都认识到,‘洋’的并不一定好,国产的并不一定就不好。”之所以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主要是因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认为洋品牌价格贵,产品质量就很好。殊不知,不良商家就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刻意提高价格,让消费者蒙受损失。
这种贴牌现象在我国陶瓷卫浴业已经非常普遍,由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旺盛,国内陶瓷卫浴企业一度利用廉价的人、财、物进行贴牌生产,并催生了陶瓷卫浴生产基地一个接一个。贴牌,成就了中国陶瓷卫浴业生产规模的世界第一,却因自主品牌的缺失,以及生产成本的增长而日显尴尬和无奈。“假洋鬼子”屡屡出现,成为卫浴市场的“阵痛”,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除了政府协会做好相关工作,消费者锻造火眼金睛也是解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