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就如过往的每年一样,终于成为历史。就像人们过去常说的“年关难过年年过”。到了“史上最难过的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竟然发现,倒闭转产的企业虽然也有,但是远远没有我们年初预料的那么多。大卖场虽然也撤了一些,但是还是市场的主流,多数企业还是想依托它们建立网络。双“十一”、双“十二”热火朝天,但是电商的现实情况未如预期那么爆发式增长,促销结束后退单率高企,参与企业仍然有限。
如果时间是一条没有源头和尽头的长河,当前的趋势是河流的方向,未来的趋势是水面下的潜流。顺着河流的方向前行当然没错,但无视越来越湍急的潜流,最终结果必然是丧失先机,当潜流变成主流时,悔之晚矣。
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很快,平均年增长20%以上。但是又很“慢”,以整个行业现状而言,商业模式、产业链条、企业架构、商业氛围至少落后其他工业行业5-10年。以发展速度而言,模式的演进、链条的形成、构架的搭建、氛围的营造又比其他行业慢得多。
以单个企业的发展而言,单纯的量增长,屡见不鲜,但是质的飞跃,却不多见。所谓质的飞跃,必须要从企业的战略定位出发,从企业的商业模式出发,从企业的管理体制出发,归根到底,要从企业家的头脑出发。
新的一年,元芳怎么看不重要,老板们怎么看才是最重要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走访了众多的家具企业老板,绝大多数的人都抱着“过冬”的思维,收缩开支、压缩生产、精简人员、停止推广,好一点的也只是“练内功”,抓一下企业文化、加强一下内部管理。不能说这种思维不正确,但是这也仅仅是冬眠而已。
然而,企业要想在未来激烈的洗牌中生存下来,乃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甚至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图变革。而今的中国家具行业竞争,早已经从产品层面的竞争、营销层面的竞争转变成品牌层面的竞争、模式层面的竞争和制度层面的竞争。如果老板的思路不发生根本的变化,仍然固守以往一、二十年的经验,最后必将成为被洗牌的对象。
在下一轮,消费品牌意识将是最靠前的一个门槛,这一门槛是这个消费时代“强加”于我们的,无论你接受与否,厂家和消费者的直接对话已然成为现实,它将直接把一大批消费者观念薄弱的企业淘汰出局;第二个门槛将是模式创新意识,传统大卖场模式的扩张期已经过去,未来将是多种模式共存的时代,抓住其中的商机,是生存和发展的要义;第三个门槛,是先进管理制度的意识,包括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和股权激励制度,这种思维的缺失,会导致一大批中大型企业爬坡困难,出现下滑而找不到原因。与其等待宏观大势的回暖,不如从改变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