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实木地板原价398元/平方,现价135元/平方”,乍一看,一套70平米的房子仅地板就便宜了将近2万多元。实际上,那个“高高在上”的原价为商家任意捏造,是假的。 昨日,记者从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了解到,我国家居市场上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现象较多,而且价格虚高幅度较大,有的甚至相当离谱。
原价多少,现价多少。在很多销售场所,消费者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广告。在地板等家居市场上,原价却往往难觅其踪。“原价,商家使用这个用语是有严格限定的。”物价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7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7日内没有交易价格,则应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否则,就是虚构原价,属于价格欺诈。
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地板商家所售的“特价商品”之前从未交易过,就会捏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原价。
此外,还有一些商家宣称商品降价了,但降价后的价格就是以前销售时的真实交易价格,实际上根本没有降价。商家乱搞特价什么是特价商品?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价格下降了的商品。一些商家看准人们的这种心理,胡乱推出所谓的特价商品,有的是假让利,有的竟还涨了价。
更有甚者,特价商品的价格竟是不降反升。记者走访了一家地板品牌专卖店,看到一款实木地板正在促销,销售人员声称:原价为398元,现价为135元。但物价执法人员查证发现,在促销之前,该款地板曾出售过,而最后一次交易的销售价格是118元。也就是说,商家宣称价格从398元降低到135元,实际上却是从118元上涨到了135元,涨了235元。
物价部门介绍说,上述行为均属价格欺诈。结合此次检查,物价部门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价格欺诈手段。
一是用原价高与现价低的对比方法促销。消费者以为商家是在降价,能得到实惠。实际情况是,商家促销的地板等商品从未交易过,而商家把一个自己杜撰且提得很高的价格定为原价,让消费者误以为降价了,幅度还不小。
二是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消费者不知道商家送的是啥,也不知道送多少。比如,未标示馈赠物品品名的“买一送一”,人们会以为要送一个与所购买商品相同的物品,其实只是一个小物件,有时还经常变换品种。
三是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有些商家用诸如“全市最低价”之类的促销用语。其实商家从未做过市场调查,或者只做过部分市调,并不能保证其宣称范围内的最低价。
“地板市场这样,其他市场也有类似情况。”物价部门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春节消费高峰来临,购物时应注意以上现象,以防欺诈。市民发现问题可通过12358投诉举报电话向物价部门举报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