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其线下市场的销售量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但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具批发网和家具批发商城的出现,家具行业线下市场的优势逐渐被抢夺,电子商务市场的家具销售持续走高。
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家具行业线下的市场销售额同比往年下降了10%,而网络家具交易市场的销售额却保持21%的增长率,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家具市场已经从传统的线下成功转移到了线上。有专家分析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不断涌现的家具批发网和家具商城等家具门户网站则刺激了家具市场的消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追求,家具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行业发展快速,不断激增的家具销售商家将线下市场瓜分殆尽,家具企业要想开辟新的市场必须另辟蹊径,而新兴的电子商务则为中国交易市场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为了谋求发展不少家具销售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建立中国家具品牌网、家具批发网、家具批发商城等门户网站来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事实证明,家具行业与互联网优势的整合的确能够为该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不再依赖于线下实体店进行挑选家具产品,而更乐意于在更方便、更快捷的网上进行购买,但所有消费者的家具交易行为都是通过家具批发网、家具批发商城这样的大型家具门户网站所完成的,因为这些家具门户网站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产品信息,帮助消费者迅速挑选物美价廉的家具,而这正是网络家具市场销售火爆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在国内家具行业借助互联网优势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家具批发网、家具批发商城对促进我国家具市场的网上交易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因此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家具行业势必会有更多家具企业投身于电子商务平台,而随着电商企业的增多,网络市场势必会更加广阔,这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2013年已过去一半。在经历了2012年的跌宕起伏后,家居业在2013年上半年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困扰着从业者。本期谈一谈喜忧参半的家居业。
喜:市场
2013年初,随着春季家居消费旺季的到来,2012年一整年的家居业“冰冻期”开始解冻。元宵节一过,接踵而至的是3月份的春季家装展和3·15消费者权益日,家居业随即吹响了促销号角,家具、建材新品集中上市,家装公司密集举办各类活动;清明小长假期间,家居市场迎来“小阳春”,居然之家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城外诚的营业额是上年同期的3倍,家居业开始回暖;随后的五一、端午小长假,家居市场持续升温,5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环比上涨1.09%,且有望继续增长。
喜:政策
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编制并印发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提出将逐步开展LED照明产品推广活动,逐步加大财政补贴LED照明产品推广力度,争取到2015年,LED功能性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规划指出,要逐步加大财政补贴LED照明产品推广力度,不仅在商业照明、工业照明及政府办公、公共照明等领域重点开展,还要使LED照明产品适时进入家居照明领域。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表示,这一举措有望提高LED照明产品的普及率,让这一节能产品更快地走进千家万户。政策利好有望照亮LED产业的远大前程。
喜:进步
3月,居然之家宣布将“三包”服务期延至3年:家具、建材非定制类产品“三包”期为3年,90日内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修理、换货或退货;180日内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修理或换货;在“三包”余下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由商家负责免费修理。随后,百强家具面向京城消费者推出升级版售后服务,其中包括3年质保、1个月包退和5项增值服务。集美家居则拓宽“以旧换新”思路,将家具以旧换新延至建材领域。城外诚另辟蹊径,将整合、规范卖场销售人员,有望把各品牌营销员的管理纳入卖场的管理体系中。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比拼服务成为家居企业的主旋律,而这种比拼导致的结果便是整个家居业服务得到全面升级。
忧:质量
4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对50件床垫样品的比较试验结果,不达标率为50%,近5成棕纤维弹性床垫的甲醛释放量超标,个别品牌床垫的甲醛释放量最高超标近40倍;5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凉席的质量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有13种凉席甲醛含量不合格,其中一款凉席席面甲醛单位含量超过标准限量约2倍;6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北京市生产领域的木家具、软体家具等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有13家家具企业产品不合格。接连3个月对家居领域的质量抽查中,如此多的产品被曝不合格,这不得不让家居业忧虑。
忧:竞争
2013年伊始,本土建材超市东方家园北京6家门店突然关门停业,无官方解释,无售后服务安排,数千名消费者不知该去何处讨个说法,至今为止,仍有大批消费者没有得到赔偿;5月,定位为“京城首家专业饰品卖场”的饰界风家居饰品港低调改造,不仅通知入驻商户全部撤场,而且将与家装公司合作做硬装,这意味着号称引进配饰专业品牌进行集中展示的饰品卖场模式以失败告终。虽然2013年的家居市场并未出现去年那种“关店潮”,但面对日趋饱和的家居市场,激烈的竞争难免会让家居企业担忧。
忧:乱象
消费者购买卫浴产品时,商家承诺“免费安装”,但上门安装时却发现安装所需的各种材料都要收费,且报价远高于市场价;在购买家具、建材时,商家往往以收据代替发票,或者在消费者索要发票时设置高门槛,让消费者承担税费;卖场出售价格便宜的样品家具,但却告知消费者不退不换,让消费者颇感头痛……2013年上半年,这些家居消费乱象依然存在,让消费者担忧。与此同时,如若家居企业不重视、不改变这些乱象,让消费者对行业失去信心,今后该担忧的恐怕就是整个家居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