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宇信易诚退市:谁动了老股东的利益

/ by 21cn 浏览次数:

引子: 
  不管是对美国资本市场充满好奇还是早已领教过其游戏规则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刚刚告一段落的中概股赴美淘金浪潮里,有这样两个时间点大家恐怕都不会忘记:2006开始,中国民营企业纷纷通过IPO或反向收购的方式在美国上市;2011年起,以东南融通的财务造假为导火索,中概股遭遇做空机构疯狂猎杀、导致某些企业市值被严重低估、股价全线下跌,不少企业纷纷谋求退市。
  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信易诚)作为最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IT解决方案商,不管是其与壳公司组装成功上市,还是上市之初的股价看涨不久之后便长期低迷,再或者最终选择私有化,都是踩着点儿来的:
  2006年,原宇信鸿泰与易诚世纪两家公司将业务打包,装进壳公司擎通登陆纳斯达克柜台板;
  2007年3月14日转板到纳斯达克正式板交易,转板当日的成交价为7.8美元。
  2012年5月21日,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及CEO 洪卫东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非约束性建议,提出其欲以每股3.8元的价格收购宇信易诚所有非其个人所有、或受其代表的公司所控制的流通股。
  2012年12月27日,宇信易诚召开了特别股东大会,会议通过了5月21日的这项私有化建议,洪卫东以每股3.9美元收购所有非其控制的流通股。宇信易诚正式退出美国资本市场。
  如果当它是一个行业缩影,宇信易诚从上市到退市,与整个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发展步履维艰是分不开的;而当它仅仅作为一个企业的时候,短短六年时间里,四十多位创业期股东离开了近80%,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
  那么,这些老股东纷纷离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纯属虚构的“同股同权”
  对于中概股来说,远赴美国资本市场不管是淘金之旅,还是苦行僧之旅,均要受到全新会计准则、巨大业绩压力以及严格监管制度的考验。
  中概股们的命运最终也因此而有所不同:东南融通便因财务造假而被摘牌,中国高速频道遭遇做空也终至摘牌,神州租车甚至叫停了自己赴美IPO的计划;与此同时,文思海辉的股票却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增长。
  至于宇信易诚的退市,再去计较到底是洪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标榜的“智慧转身”,还是外界纷传的“落荒而逃”,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当这场纳斯达克之旅以宇信易诚的私有化为终结时,当初怀着共同梦想一起打拼的老股东,究竟获得了什么。
  在洪卫东提出欲以3.8美元的价格收购宇信易诚所有非其个人所有,或受其代表的公司所控制的流通股的非约束性建议时,十几位老股东集体去找洪卫东,认为私有化价格过低,对老股东利益损失太严重。洪卫东的答复是:同股同权,愿赌服输。
  事实上,老股东们究竟有没有与洪卫东“同股同权”过呢?
  这恐怕得从当初的交易协议说起。
  在与美国投资方签订的交易协议里,有这样三条:
  1,2007年,如连续60日每日股价均超过12美元,则奖励原始股股东200万美元;
  2,2008年,如连续60日每日股价均超过14美元,则奖励原始股股东300万美元;
  3,2007、2008、2009年三年内,凡是当年的业绩增长达到40%,则有95万的奖励股。
  这是宇信易诚上市时向美国投资方立的“军令状”里的部分条款。
  接下来,整个公司便进入了拼业绩的时期。
  而40%的业绩增长,对于宇信易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公司“在大幅度的压缩成本、大规模地并购扩张的同时,还通过业务的多结转将业绩提前预支、通过并购扩大规模从而提升公司的赢利能力,”一位宇信易诚前任高管如是说。
  这些都是中概股赴美上市后为了做业绩通常会用到的做法。
  真正让老股东权钱无收的,来自于下面的运作。
  2007年,宇信易诚的股价满足了第一条的规定;
  2008年,宇信易诚的股价满足了第二条的规定;
  与此同时,这两年里,宇信易诚均实现了40%的业绩增长。
  美国资方如约兑现了500万美元的奖励与连续两年的95万奖励股。
  可是,时隔五年,直到退市,老股东们才陆陆续续收到这笔奖励。
  奇怪的是,这笔钱全部经由洪卫东的私人帐号汇出。
  那么,长达五年的时间里,这五百万美元在哪儿?
  而当年,洪卫东给大家的解释是:补业绩去了。
  至于那连续两年的95万奖励股,即190万股,也并没有全部发放给原始股股东们,而是将一部分作为业绩奖励发给了不在老股东之列的员工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老股东们的股权比例。
  2008年夏天,距离上市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金融危机带来的股市震荡宇信易诚未能幸免。宇信易诚股价陡降。
  无心恋战的美国投资机构此时已经早早撤了。
  直到这时,老股东们才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股份早已过了解禁期可以自由买卖了,但公司却从来没有给他们做过股权登记。这导致老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一天天在严重缩水,却无法套现。
  未做股权登记的原因,尽管老股们猜测纷纷,洪卫东却始终保持沉默。
  除此而外,从上市到退市,宇信易诚从未分过一次红。一位宇信易诚原始股老股东说,“这么算一笔帐吧,上市之初宇信易诚的股价是每股五块多,当时的汇率好像是八点几;而在退市时,股价才三块八,汇率是六点几。也就是说,相当于在宇信易诚白干了这么多年。”
  股价背后,看不见的手
  直到退市已经十分明朗的情况下,老股东们再反观宇信易诚上市这一路的种种细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宇信易诚的退市,早已暗暗酝酿了许久。从2010年初一直以做业绩为导向的公司却突然把所有并购进来的资产负债计入财务报表,导致股价陡降,到鼓励全员购买股票,再到2010之后的股价出奇地稳定在一个极低状态的情况看,起码有两个时间点里,公司股价被人为操作的痕迹特别明显。
  第一个时间点是2010年初,公司一反为了当年的财务报表而拼命做业绩的传统,将所有并购而来的公司里的负债计入负利润。公司稍有振作的股价又陡然跌破4美元。就在公布亏损的当日:2010年1月29日,从开盘到收市的短短6.5个小时里,宇信易诚的股票交易量罕见地达到了1458万股,而宇信易诚的总股本为1894万股。这在宇信易诚股票交易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当日,宇信易诚的股票收市价格从前一天的近7美元暴跌到3.55美元,跌幅高达47%。
  “很明显,这么大规模的交易量,肯定是有人在股价低迷时故意大量买进。那么,目的可能有两个:要么是想通过股价的回升从中套利,要么便是想吞掉宇信易诚,”一位已经离职的原宇信鸿泰老股东说。
  但是,从之后公司鼓励员工购买股票并说来年一定会努力做业绩来看,基本可以排除第二种可能。
  那么,看似不作为地将负债计入负利润拉低股票,又信心满满地保证来看股价一定会上升,与那天出奇大的交易量有什么关系呢?
  而之后,宇信易诚的股价便一直萎靡不振。这时候,宇信易诚试图私有化的传言浮出水面。
  而老股东们,直至退市,都无法为自己的利益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举动。
  就连宇信易诚退市的整个操作过程,除了洪卫东与吴红夫妇而外,老股东们无一人知晓。
  洪卫东和老股东们一样,在股价的下跌过程中,表面上看,自己的财富也缩水了。
  但是,通过私有化,将一家两千多人的上市公司,年年盈利的公司,从上市之初的每股5.8以每股3.9收入囊中,单从这简单的算术题来看就不失为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对于洪卫东来说,私有化的道路,很划得来。
  对于那些老股东来说,当初信心满满地想做一番事业,及至退市才恍然大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尾声
  洪卫东、吴红、曾硕,曾是宇信易诚的三大股东。
  除此而外,公司持有股份的股东有四十几位。
  这些对公司持有股份却在公司无实际控制权的老股东们,领着微薄的薪水,从未享受过分红,却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里的股票价值不停缩水。
  原宇信鸿泰的老股东们纷纷撤离,原易诚世纪的老股东,却因无法割舍多年合作的团队、多年服务的客户以及为之付出了十年心血的网银业务而坚持到了最后。
  “宇信易诚不太可能变成我想像中的样子,”一位易诚世纪的老股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当时,包括曾总都还在苦苦坚持,你不可能放弃这个团队,放弃共同打拼所建立起来的网银业务,所以,不少外部的诱惑就没有考虑了。”
  直至退市,曾硕选择将自己对于宇信易诚所持的股票卖出,同时,他也被免去宇信易诚首席运营官的职位。
  对宇信易诚心灰意冷的老股东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至此,曾被收购进来的公司大多都是整个团队整个团队地离开;原宇信鸿泰老股东已基本全部退股,继续任职的所剩无几;原易诚世纪老股东陆续退出股份,并全部离开宇信易诚。
  这些人,均在宇信易诚的上市及业务发展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这是否意味着,曾经因为宇信易诚这四个字凝聚起来的老股东们,再也不愿意与洪卫东同行?
  这是否也意味着,宇信易诚这个以两个合并主体命名的公司已经名存实亡?
  当然,宇信易诚面临的尴尬不仅仅是创业期的老股东所剩无几的事实,每年超过40%的员工离职率的背后,更是对于一个企业职业环境优劣的深深盘问,宇信易诚曾作为一个公众公司,在这方面,又能向大家交怎样的答卷呢?本刊/站将继续关注。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