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了一个行业著名企业的营销From EMKT.com.cn咨询案子,老板是产品研发的专家,也曾经创造过行业的辉煌业绩。但2009年以后,经营业绩开始有下滑的迹象,其中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激励模式的欠缺,是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备注:笔者此处所说的职业经理人,一般指企业营销层面的高管,比如营销总监、市场总监、营销的部门负责人等)
关于照明行业的人才素质,是我历来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
照明行业人才素质高吗?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我的结论是,与家电行业、快销品行业或者建材行业的同类职位比,确实不如人家。甚至有相当大的差距。
笔者何以说出如此伤同僚的话?读者诸君切莫气恼,且听我简约道来。
一个人打工的目的很简单,主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挣钱。那些说为了理想、为了人生、为了学习、为了创业等目的,自然也有,但持这种目的人并不是太多。同样的职位,选择在照明行业的一般企业做职业经理人,待遇一般都低过其他主流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人的本质一般都见钱眼开,你没有好的待遇,如何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于是,“近亲繁殖”便成为这个行业经理人流动的普遍现象。似乎行业外的高管很少介入这个行业。
为何如此?主要原因是以中山古镇为主的照明灯饰市场,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能超过一个亿的企业,在古镇已经算大企业了。企业的规模小,投入市场的资源自然比较少,同时,给到员工的培训与锻炼的机会自然比较少,说句比较现实的话,人才在某种程度是钱“堆”出来的。因为市场持续与庞大的费用投入,必然给员工在营销层面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也是员工进步的物质基础。
试想,一个企业的营销人员,做的只是开发渠道的事情,另外一个企业营销人不仅做渠道开发,还做市场推广、建立销售运营体系、专卖店运营体系、培训体系、导入KPI……两类企业一比较,哪个企业员工专业能力提升更快,自然不言而喻了。
待遇低、企业平台小、管理不规范、市场资源少、工作职责单一……此类背景成长起来的经理人,素质能高到哪里去?
但是,笔者真正想说的,并不是指出行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问题,笔者更想谈的是,那些欲奋发有为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新的激励模式,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来与企业共同成长。自然,这对企业老板的格局要求就更高了。
那么,如何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企业呢?愚意以为,通过利润分红、干股、期权与注册股的等方式激励高管,是未来值得探索与尝试方向。
至于什么是分红、干股、期权与注册股,以及如何去操作,并避免风险,读者诸君与诸位老板,去百度吧。或者问问咨询行业的专业机构。这样的资料与信息并不难找。难就难在老板的追求,难就难在老板的格局。是不是真的想与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利益,而不是只会一味的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