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合江村:两江交汇石材加工村

/ by 资源网 浏览次数:

  顾名思义,合江就是一条江河和另一条江河的交汇在一起。博白县东平镇合江村地处该县凤山江与东平江两河交汇之处,流水相融,悠然南下,故而得名。合江村山峰叠联、河谷低回、交通发达,白沙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合江村全村31个自然村屯,1276户,总人口数为6870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合江村经历了因商而兴、改革腾飞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合江村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艰苦创业,致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探索商贸居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抓发展:一心一意创实业 

  初秋时节,天气依然炎热。早上7点多,笔者驱车来到合江村,尽管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但是座落在公路两旁的十多家石材加工厂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着装车、打磨和抛光……很难想象,合江村过去曾是一个污水横流、布局零乱、经济薄弱,甚至连村委办公楼都是危房的村庄,如今却高楼林立、路面整洁、一片欣欣向荣。合江村的发展速度和变化不得不让人深思、惊叹!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说,石材加工业对村里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后,合江村民北上南下打工、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可是他们对老家的“金山”却浑然不知,更不要说开发利用了。直到1988年,博白县矿产公司技术人员到合江石罗岭勘测时,他们才发现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原来还有大文章可做。于是,少数村民便开始挖掘那些石材运到石材加工厂进行简单的加工。

  经受十几年改革开放风风雨雨锤炼的合江村民慢慢意识到,运送石材给别人加工,从别人手上赚一点加工费,这并不是他们的长久之计。他们开始合谋,怎样才能做大做强合江村石材加工业。1991年,村民陈开千千方百计,动员其他村民合伙投资,共同投资创办了两家石材加工厂;1993年石材加工企业发展到五、六家。

    近年来,合江村石材加工业发展很快,短短几年时间,全村石材加工企业一下就增加到30多家,琾石机100多台,一跃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石材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富了全村村民。据合江村丽华石材厂老板李华说,正常情况下,石材厂的每台生产机每年都能生产石材10000多平方米,创值40多万元,挖掘、搬运、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整个合江村石材加工厂就可安排就业岗位3000多个,按每人月薪1500元计算,村民的年工资收入就多达450多万元。

    一枝独秀,富的不过是部分人,要想实现更多人富裕,就要发展更多产业,让更多人有收入。东平镇党委书记廖宇说:“要想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凝聚力量抓项目,只有依托大项目,发展才会有后劲,人们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合江村确立了“发展项目,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郊结合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养殖、烟花爆竹生产、木片加工、运输等产业,积极探索商贸居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模式,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合江村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能人创建、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加快牧业小区规划建设。在朱汝强、陈江、林宝章等经济能人的带领下,该村纷纷引进和兴建起了各种各样的养殖基地和企业,其中种猪1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4家;大棚养鸡超过1000羽以上的养殖场20多家;木材木片生产加工基地4家,可安排200人以上就业;烟花炮竹厂3家,安排就业150余人。

    这些产业的出现,带动了合江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真真正正地让合江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抓民生:排忧解难见真情 

    一条桥的建成通车让群众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沼气池的普及让村民的柴草畜粪变废为宝;三个饮水工程的成功修建结束了合江村人为饮水发愁的历史;一条水泥硬化街道的出现也让群众向污水横流、泥泞不堪告别,一座大型抽水站的建成解决了村民颗粒无收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与成果。

    合江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林和、刘有珍、粟森、林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进入新社会后,革命老区合江村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生活在该村长潭队、垌尾队、覃村队、秧地坳队等自然村屯的1600多村民,却遭到河水的阻隔,他们长年以竹伐渡江,出行十分不便,同时恶劣的环境也严重制约了那些村屯的经济发展。2002年,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上任后,村干部为了改善落后村道路面貌,多次奔走于各级职能部门积极为民请愿,请求上级部门施以援手,帮助解决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合江村有了解决阻扰村民致富问题的办法。2003 年该村被列入革命老区建设大会战重点援建村屯名单,获得革命老区建设国家专项资金124万元。在此基础上,为了早日建好桥,村干部又发动村民集资10多万元,彻底解决建桥资金。2003年11月合江村开始动工建设大桥,2004年5月大桥峻工通车,全长92.8米。为了纪念老一辈革命家,村民把大桥命名为“将军桥”。一桥飞架沟壑变,通途“将军桥”的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合江村覃村队、秧地坳队、长潭队、垌尾队等几个村屯1600多位群众出行难、交通难的问题。68岁的刘大妈感慨地说:“我活了60多岁了,想不到还能见到把这么大的难题解决了,真把大事、好事办到咱这深山穷圪崂了。”

    以前每到冬季,陀角队、德福堂队、油行队、田头冲队、火烧岭队等十多个自然村屯的村民就会常常为没水喝而担忧。2005年10月,原玉林市委书记高雄到合江村德福堂队调研时了解到这些情况,当即指示相关人员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不久,投资38万元的陀角、德福堂、大坝岭三大饮水工程,相继建成使用,解决了独丘龙、学校、旺塘、门口排、书房岭、油行等10多个村民小组3800多位干旱地区群众的饮水难题。

    2006年8月,合江村又在东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30多万元,硬化村道、街道1.5公里;筹资12万余元新建村委办公楼400多平方米。如今,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农村改厕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等在合江村建设得如火如茶。  

    抓教育:将军故里故事多 

    历来,合江村人都非常重视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人才。革命战争年代,合江村培养出了林和、刘有珍、粟森、林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平建设年代,合江村又培养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刘庆贵将军。

    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如今的合江村人更加重视教育了。该村一位小学老师说,现在村民的意识都比以前提高了,他们认识到无论如何也要送孩子读书,可是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受到读书无用论影响,出现了一种那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已经正式上课一个多星期了,学生还没有全部到齐,老师去村里发动学生返校上课,一些家长以没有钱为借口,推三阻四不让学生上学;后来情况有所改观,合江村人又重新认识到,再苦再累也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现在老师还没下村去发动,学生就已经返校上课了。对此,合江村小学校长林福就很有感触地说,学生巩固率之所以达到100%,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传统和广大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过去合江村小学校舍简单,基础设施落后,危房较多,以至很多老师都不愿调到那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2008年,合江村村支书陈政均带领全村人,积极配合规划、建设好合江村小学,可是平校园、拆危房、建围墙、建新房等工作是一项牵涉到规划、征地、设计、建筑多方面的复杂事情,无论哪个环节处理得不好,都有可能阻碍了合江村小学建设进程。为了很好地解决问题,合江村召开部分群众会议,村主任林国科挨家挨户登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群众要舍小家顾大局,为子孙后代的长远作打算。经过村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多村民主动放弃个人利益,配合协助村干部为学校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如今,学生上课有了新教室,体育有了新器材,活动有了新娱乐,校园绿化了、美化了……

    还有合江村陀角队与石塘坡队的学生距离学校比较远,尤其是石塘陂屯学生,他们上学还要经过一条河流,每到下雨天或是汛期,便无法上学。这些问题,家长、老师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8年10月,合江村委班子研究,决定采取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群众投资一点、就地取材省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10多万元,修建陀角小学,彻底解决附近几个自然村屯1300多村民的孩子上学难问题。

    意识的改变,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合江村的教育水平。村干部刘有俊说,2009年全村考上本科线的就有25人,其中有8个是考上一本的;中考有4个考了县重点中学,小学质检在全镇中也名列前茅,教学质量连年提高。旁边的林阿婆听到“考大学”,她再也坐不住了,一脸喜色地说:“今年是我喝大学酒最多的一年了,单是上个月就喝了5次,高兴呀,娃娃们都有出息了。”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