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住建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昨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务院并没有新的楼市调控政策。他个人判断认为,全国制定统一调控政策不利于房地产发展,各地可根据自己实际、结合中央宏观政策,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维护市场稳定。
住建部法规司副司长:“国务院没有准备新的调控政策”
今年4月前后,国内房地产投资建设数据和销售情况都在降温。南宁、郑州、铜陵、无锡等地纷纷出台放松购房资格限制、支持公积金贷款、增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消费者购房。
日前,《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称,“住建部正在研究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外,其它城市的楼市限购政策可自行调节,但不会明确发文。”
对此,徐宗威告诉南都记者,过去几年,中央发了很多楼市调控的政策,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的总体要求和理解也很一致。“目前,虽然很多城市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面积明显下滑,但国务院并没有准备新的调控政策。”徐宗威说,由于各地楼市情况和市场需求不同,如果再制定统一调控政策,反而不利于楼市发展。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以往,楼市限购政策由住建部起草,最终往往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但截至目前为止,国务院办公厅也并没有收到相关文件草案。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因地制宜’已成楼市调控新态度”
同以往房地产预冷便出台调控政策“救市”不同,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思路。
“最大的变化,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没有提到房价,而是用很大篇幅说到保障房。”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对南都分析,报告中还提到“分类调控”的观点。
顾云昌认为,这也意味着,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已经从房价转移到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的建立。而“分类调控”,便是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将调控主动权放给地方,允许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根据各自面临的不同市场状况、供求关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控。
“最近一些二三线城市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中央并没有进行干预。”在顾云昌看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已成为现阶段中央对楼市调控的新态度,实际上,便是将调控的主动权放给地方。
观察各地方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反响,顾云昌预期,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入调控行列。“很多城市房地产下行压力都比较大,某种意义说,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着急。”顾云昌同时提醒,地方政府在使用政策杠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还特别需要重视保障房的建设,不能因为房地产税收减少、土地出让金降低就减少了对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保障。

分析
楼市拐点真的来了?
过去六年间,楼市涨跌越来越受制于信贷松紧
任志强再次成为少数的“看多”派。5月18日深夜,他发表了一篇两千字的长微博,认为拐点并未到来:“差别会在城市间更加明显。今年的投资、销售、价格增幅都会与去年相比大大下降。但总体应是稳定的。或仍是略有增长的。
他的理由是,支撑房地产发展的基本要素并未根本改变。“1至4月的下降是与去年同期的高增长相比的。绝对销售面积仍是历史上除去年之外的最高量。但开工量的下降则在调整后续的供求关系。也必然在后期影响价格。”
过去六年间,楼市涨跌事实上越来越受制于信贷松紧。信贷收紧年份房价一路走低,信贷宽松年份房价则高涨。
有业内人士给出一组数据:2008年-2012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与全国住宅价格同比增速基本保持了同涨同跌的变化趋势。2008年11月开始,房贷增速加快,房价增速加快。2009-2012年的1-2月房贷增速下降,同期房价涨幅趋缓。2013年1-5月,五大行新增贷款60%为个人贷款,上半年房价再次同比上涨11.98%。
信贷会再次大放水吗?巴克莱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认为不会,处在高收益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中,银行在2013下半年的融资成本已经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