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还在讲2014是中国陶瓷出口品牌元年,年中总结的时候,品牌化思路和运营已经开始成为不少陶瓷企业的和行业人士讨论的关键词,虽然还不是行业的热词。
罗马帝国不是一朝建成的,品牌国际化也自然不易。讲到品牌建设,一般的想法是打造一个品牌尤其是国际品牌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是以十年甚至百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应该说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品牌都是这样。互联网时代让互联网和IT企业的品牌打造进程大幅度缩短,比如Google和Facebook都不超过20年。最新的变化是,玩电动汽车的Tesla(特斯拉)不属于互联网产业,但它的历史也不到20年。拿与最火热的移动互联产业密切相关的手机行业来说,华为和联想现在已经成为初露端倪的世界级品牌,它们的历史都不超过30年。陶瓷行业翘楚Porcelanosa(宝路莎)也才40岁出头。换个角度说,以更短的时间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不是没有可能,不必动辄就讲半个世纪百年如何如何。另一个事实是,能在短时间内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企业实在是凤毛麟角。经过短短30年,我们的陶瓷企业如过江之鲫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Made in China走遍世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时至今日,我们的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很头痛的问题之一也是Made in China。主要因于良莠不齐的品质、服务和品牌影响力,加之中国陶瓷行业还没有重量级和国际化如华为联想般的企业,绝大部分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得分还是中国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平均印象分,准确地说比应得的平均分还要低得多。陶瓷出口人经常会听到国际客户评价中国陶瓷企业的时候会首先讲中国陶瓷如何如何,意大利陶瓷这般这般,一副似曾相识的调子。一如中国朋友们攀老乡的时候,经常会讲广东人怎么样,上海人怎么样,虽然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很多人更希望或者是认为更客观的评价是王二麻子怎么样,张大路如何如何。
势单则力孤。陶瓷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如果是单打独斗式的,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虽然这几乎是很难避免的局面。如果能有盟主级的企业联手,品牌国际化的速度自然可以快一些。但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出海,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都必需企业自己来系统规划。
首先的问题是,思路决定行动。很多企业在事实上都把出口业务视为国内业务的补充,既然是补充,就很难有长效的规划,尤其是很难形成长效的执行。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企业客观全面地评价过出口业务的效益。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同样高度同等品质的楼不一定总需要前人那么长的时间,但地基永远是第一步。处在产品致胜的发展阶段,产品就是陶瓷品牌国际化的地基。老调重弹一下,走遍了那么多国际国内领先的同行,他们在产品开发上未必会比别人慢,但一定是花了更多的时间精力等各种投入。如果说慢工出细活有点过时,精工出精品则是永远的道理。产品研发是如此,品牌国际化建设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