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脱钩何以药到病除 市场化或成环评新风向

/ by 美家网 浏览次数:

  36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下文简称环评)制度的漏洞正在经受最严峻的挑战。2015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情况,剑指现行环评机制下的六大腐败问题;3月25日,环保部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方案》,直接对易发生不当利益输送的“红顶中介”开刀。在业内人士看来,改革成为解决环评腐败任性、治理行业乱象的唯一出路。事实上,“红顶中介”的退出工作已经悄然开展5年,与以往的过渡式退出“缓释”治疗不同,环保部此次开出的是一剂猛药,这种自我“断臂”的疗法能否产生疗效,仍需观察。

  “我们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表态引人注目。3月25日,环保部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方案》,直接对易发生不当利益输送的“红顶中介”开刀,引来一片叫好。

  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程序,卡住污染企业落户,是设立环评的主要目的。环评,也被奉为“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但现实中环评主要涉及的建设单位、环评机构、评估单位和审批部门四部门之间,有着各种利益关系,让环评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政策频出剑指“环评”

  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直言:“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评。”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作为从源头防止污染产生的第一道防线,环境影响评价被认为是保护环境最有效手段之一。自2002年10月被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后,其对中国从源头保护环境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正是由于其具有影响项目进程的重要作用,环评无形中成了利益最集中的“香饽饽”。

  2015年3月2日,环保部发布《关于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人员处理意见的通报》,对存在各类问题的63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作出了相关处理;3月5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3月16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廉政规定》发布;3月18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项目责任追究的通知》出台;3月20日,《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出台;3月24日《关于严格廉洁自律、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的规定》印发……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立即在整个行业引发震动。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任景明认为,从“红顶中介”脱钩到防止“花钱办证”、“收钱办证”再到禁止干部及亲属插手环评,此前环评领域乱象丛生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

  超半数支持市场化

  几乎没有环评师愿意实名受访。2015年4月,国内某知名权威媒体接触了11名环评师,无论是“红顶中介”还是私企性质环评单位,只有一人愿意实名出现在报纸上。但几乎所有环评师都有话要说。这一被称为环境污染第一道防线的行业,其管理体制已经来到大裂变的前夜。

  截至4月22日17点,调查问卷共回收1329份。目前,在环保部数据库中登记的环评师有11351人。全国约12%的环评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且约半数从业年限已超5年。所有受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行业整改实实在在的压力。

  在环保部直属环评单位工作的环评师张京压力尤大。面对着迟早要来的结果,张京希望能够早日到来。“拖得越久,心里越是焦虑和不安。”他所在单位就属“红顶中介”。按照环保部对环评机构脱钩改制要求,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必须在2015年内率先完成脱钩。其余有环保主管部门背景的环评机构也要在2016年底之前完成脱钩。

  事实上,业界对“红顶中介”褒贬不一。有专家认为是中国环评行业的主要力量,也有人觉得“红顶”的存在,是为不当利益输送提供了便利。在调查问卷中,对于脱钩能否解决“红顶中介”带来的不当利益输送问题,58%的环评师认为“会有一定帮助”,其余的几乎是认为完全没作用或者还会有负面影响。认为“药到病除”的只有寥寥13人。

  由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公布,像张京这样的环评师只有等待。他目前更倾向于选择离开现供职的“红顶中介”,在市场中继续从事环评工作。“毕竟从事了多年的环评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拥有从业资格证书,谋生活还是不难的。”。

  作为无环保部门背景的私企性质环评单位负责人,张涵则对“红顶中介”脱钩感到高兴。“这样的政策会使得行业更加推向市场,加剧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他的公司地处内蒙古的一座小城市,当地主要的环评多由环科院所承担,属于半垄断状态。张涵预计改制后,私企业务量会得到大幅提升。

  这样的观点亦体现在问卷上。尽管对于脱钩政策看法不一,但大部分人都对环保部的改革方向投了赞成票。有58%的环评师支持行业市场化,这几乎是反对者的两倍。

  仅靠“脱钩”还不够

  就此业界普遍认为,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之所以第一把火烧向环评,其诱因是:中央巡视组在专项巡视反馈意见中指出,“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全国环保系统所属环评机构,以其部门背景在环评技术服务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有的业务可能导致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冲突”

  “脱钩令”已在“红顶”环评机构引发震动。一家环评机构工作人员说,现在大家人心惶惶,“有编制的,要考虑是否回环保系统,但自己千辛万苦考的环评工程师资格证就再无用处;不回去,那要成为社会中介组织员工,又没信心丢掉体制内身份。”

让环评真正发挥正向作用,仅靠脱钩还不够。“一些民营公司水平还不如环保系统的;一些大学环评单位,都是利用研究生干活,老师只负责拉业务,最后看一眼本子,这批毕业了,再换下一茬,哪能培养出专业环评团队?”有业内人士直言。

  市场分析预测,环评机构肯定会面临一场“优胜劣汰”:环评机构资质申请将越来越难,环保部对每个环评机构所拥有环评工程师的数量要求还会提高,而环评拼的主要是人力成本,没有大的业务量很难吸引更多环评工程师;同时,随着简政放权力度加大,环评审批权不断下放,一些本来需要做“环评报告书”的项目未来可能只需做“环评报告表”,环评费用自然低了很多——两大因素夹击下,部分环评机构肯定会被淘汰。

  “强化环评源头把控作用,完善环评规则,将是环评改革方向。”南京大学环科所所长朱晓东认为,设置环评制度是好事,但现实效果并不明显,个中原因很复杂,光把板子打在“红顶中介”身上远远不够,更需从环评制度设计等多方面全面革新。

  佛山市建材行业协会通讯员周小卿提供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