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出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如果说德国的工业4.0是德国在面对美国的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制造成本侵袭下,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途径、重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
在工业4.0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已一触即发。
01 八大政策支持、九大战略目标、十大重点领域
十年磨一剑,随着德国宣布启动升级版工业4.0平台,经李克强总理签批,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2025》5月19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02 中国制造2025》三大关键词
1.绿色
绿色升级是此次中国制造的一大亮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工信部和工程院联合研究显示,我国工业仍是消耗能源资源和产生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能效、水效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其中钢铁行业国内平均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6%-7%,建材落后10%左右,石化化工落后10%-20%。我国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69立方米,远高于日本、韩国。
我国制造业发展走过高耗能、高污染的路子,多年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政府推进制造业绿色升级看中的就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体现了一种有序、健康的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2.互联网+
今年“互联网+”成为一大热词。互联网与制造业联姻更是开启了智能化大潮。在乐视和小米生态系统下,无论是电视还是手机等硬件设备,都被异化成互联网生态系统抢夺入口的载体。
此次,《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后期,而且也正处在信息化阶段,“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就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信息化改造工业化,通过再工业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模式也利于解决以前制造业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前由于生产比较盲目,易导致产能过剩。
“互联网+”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市场行情,根据所获信息,组织安排生产、销售,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制造2025》还明确,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智能制造有利于延长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发展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企业应对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快标准化生产,保持竞争优势。
3.高端创新
我国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突出,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近八成的集成电路芯片依赖于进口,其中高端芯片进口率更是超过九成,凸显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组织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就是高端制造业要有突破,目前我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不管是品牌还是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都还有一定差距。
03 建材制造业如何惊艳下一个十年
提起我国建材行业的现状,让我不由想起春节期间的一条非常火爆的新闻——春节10天,45万国人在日本消费了近60亿元人民币,人均1万3。为什么就连区区一个马桶盖,我们都要跑到日本去疯抢?难道我们自己国内连一个马桶盖都做不好吗?这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则新闻,但却让我们看清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我们什么都不缺,但是好东西还是洋品牌。
我国虽然已经步入一个制造大国,但仍然以代加工为主,研发、创新明显不足,也常常被冠以“廉价”、“低档”的帽子,离工业强国的道理仍然漫长。就拿涂料行业来说,从最新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年会获悉,2014年中国涂料工业总产量已达1648.19万吨(1344家上规模涂料企业),比2013年1106家上规模涂料企业实现的1303.3万吨产量增长7.9%;产值3867.59亿元(1970家上规模涂料企业),同比增长11.9%,比2013年1920家上规模涂料企业的3416.8亿元增长了13.2%(非同比)。预计2015年产量增速很难回到两位数时代,可能与2014年的7.9%基本相当,与国家GDP7.0%基本持平,涂料行业的增长率会进入6%~8%的振荡期,这就是涂料行业的新常态。
但实际上,中国涂料行业产品同质化、概念炒作、产能过剩,尤其是结构性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困扰中国涂料人已经不是三年两年,转型升级也已成为行业人士的共识。对于中国建材制造业来说,单一的制造和生产已经跟不上时代,只有将信息化、网络化与工业生产相融合,才能提升效率、加强创新研发,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那么,中国建材制造企业该如何把握“工业4.0”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呢?
专家指出,未来低迷环境之下,建材产品仍然是二三线城市的刚性需求,但消费者会更理性,更需要物美价廉的好产品。房子太贵了,买完房,消费者的钱包就掏空了。因此,业主在购买建材时,总希望找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而整个建材行业又面临原料上涨、人力成本上涨、卖场租金上涨等一系列直接问题和国家房产调控的间接影响。所以电商火了,电子商务对传统卖场的冲击逐渐增大,这绝对不利于中国建材行业的正常发展,但又无可奈何。所以对建材厂商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减少成本,保证产品正常投入市场运营的前提下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是目前最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所以,有专家主张从过去传统的“6+1”模式,优化到“3+1模式”。传统的“6”是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6大流程,“1” 是这一模式中最初的“制造”环节。而“3+1”模式则为“捆绑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并建议坚持走品牌化发展路线,能保证中国制造企业更为灵活应对调整,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我们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认识到这些问题,早就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我们以北新建材为例看看从中国制造到世界级品牌,北新建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往石膏板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天然石膏,而天然石膏在开采中不仅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还经常发生伤害事故。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燃煤电厂陆续开始进行烟气脱硫,与之伴生的工业副产品--脱硫石膏大量产生,这也成为石膏板行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北新建材较早地预见到了这一机遇,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围绕脱硫石膏应用的专有技术和大规模成套生产装备。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脱硫石膏为原料年产3000万平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成套技术是北新建材集20多年的生产经验,在生产技术、设备以及原辅材料研究等方面所作的一次巨大的改进和全面提升,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北新建材在全国各地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全部实现了100%使用脱硫石膏为原料,从原材料的获取方式上大大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按当前16.5亿平米石膏板规模计算,每年可消纳脱硫石膏近1650万吨,占我国脱硫石膏总量的三分之一,折合减排二氧化硫620万吨,减少碳排放300万吨,产品替代实心粘土砖可以减少耕地破坏2万5千亩,为我国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总体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质,即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必须向上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迁和攀升;否则,庞大的产业大军将拥挤在低洼地中,面临“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风险。面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肩负起支撑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
结语
纵览《中国制造2025》全文,我们脑中会不断的闪现几个词“绿色、创新、智能、高端”,总之,政府这次是下定决心要和过去“大而不强”的制造业形象“say goodbye”,要集所有的人力物力去赶超欧美,打造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企业也应该适时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站在《中国制造2025》的风口上,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