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丰满现实骨感 你愿为智能住宅埋单吗?

/ by 今晚经济周报 浏览次数:

    天津是智能化开发较早的城市之一,相应地开发商投入的力度也很大,加之媒体的宣传,可以说作为天津市民,对于智能化住宅的了解在国内相对较早,但提到概念,很多人仍然模糊。什么样的住宅能被称为智能化?有人说,网络入户,有人说大概是装有安全报警装置吧,或说是紧急呼叫系统,还有人根本谈不出所以然,仅仅是知道这么个词汇。

  简单地说,智能化住宅就是通过互联网把社区的保安、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最优化管理,使小区内居民可以24小时与社区医院、学校、超市、娱乐场所等处联络。同时也将智能住宅串联起来,形成智能小区。

  具体来说,智能化住宅的应用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物业管理、公共安防、家居智能、信息服务,每个子系统又包含很多分系统,所有分系统通过小区局域网连成一个整体。

  其中,物业管理系统又分为5个分系统,内容涉及给排水、交配电、区域照明、电梯、供暖、电子地图、三表出户、电子公告、广播及背景音乐、一卡通、住户服务中心及小区管理中心等。

  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则有7个分系统,而家居智能系统则包括家电自动控制等2个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是绿色家园智能化的核心,其内容包罗万象,从股市、证券、外汇、期货,到各种社会新闻、生活常识、教育、医疗、游戏,应有尽有。

  具体到接入方式来说,支撑上述信息传输的基础是综合布线系统。通常,开发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扩展,骨干网会采用光纤到楼的方案,从中心交换机到楼层交换机采用多膜光纤,以便将来可直接升级到千兆以太网;从楼层交换机到住户集线器,再到住户或监控控制主机,采用超五类双绞线;监控控制主机中心站到区域分站采用双绞线或有屏散双绞线。电视监控摄像机到监视器或视频采集卡采用视频电缆。接入网采用无线方式。

  上述名词术语虽然听起来有些过于专业,但实际上,这些技术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互联网深刻影响现代人日常作息的当下,对这些技术做到心知肚明,更有利于我们合理地安排家居家电等生活设备。

  消费者愿为“智能房”埋单吗?

  今年年初,一条新闻引爆地产圈:半年前还声称无力“触房”的小米突然联手金地,将“智能住宅”的概念再一次带入大众视野。这些年,标榜“绿色科技住宅”的项目在全国各城市可谓四处碰壁,不少项目更是折戟沙场。小米为何仍敢继续“做试验”?

  朗诗地产是“绿色科技住宅”的中国实践者,这几年,全国人民“谈霾色变”,这正中朗诗下怀。据传,朗诗“绿色科技住宅”在北京、南京等地做得风生水起,便想在全国复制这一模式。

  早在201010月,自称世界科技地产NO.1的朗诗,喊着“恒温、恒氧、恒湿”的口号进入武汉,其首个项目——朗诗绿色街区落子汉阳王家湾商圈,地块楼面价2825/平方米。2011年产品上市,朗诗宣称住进自己开发的房子,便不用再买空调、地暖、加湿器。然而,让其颇感意外的是,武汉人对这一套东西似乎并不买账,产品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抢手。

  “听上去挺好的,但这价格我接受不了。”一位曾去朗诗绿色街区看房的当地市民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资料显示,朗诗绿色街区2011年首次开盘时的成交均价即达到10500/平方米,这在项目所处的王家湾是最高值,而它旁边的万科汉阳国际,那时精装房的每平方米均价也才9000多元。朗诗对武汉人的价格敏感无可奈何,调价是必然,目前朗诗绿色街区的售价为9700/平方米。

小米的智能住宅是在步朗诗地产的后尘吗?从“小米公寓”到“小米家装”,从自己开发“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到联合美的集团开发智能家居系统,以及与华润联合打造智能家居样板间等,此前的种种布局都已显示出雷军进军房地产业已是必然。

 回到“智能住宅”。有专家猜测,小米在打造“智能住宅”时也许会秉承着互联网精神,通过烧钱来提供优惠甚至成本价格扩大市场,以图占据家居这一巨大的互联网端口,然后通过与业主的交互,输出自己的智能家居业务。

据称,小米已经选择了10家房企来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圈”。不难想象,未来绝对还会有新的互联网公司投身到“智能家居”产业。但是消费者真的会为这些智能化埋单吗?

智能化还处于炒作阶段

业界对小米及其他开发商的智能住宅充满担忧不无道理。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新理念之后,国内的智能化小区建设才逐渐发展起来。但与国际社会相比,国内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对智能化小区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技术开发也还远远不足,大多相关产品的开发还主要是单一功能的专用产品。

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由于受各地之间经济水平差别的影响及居民的经济能力差异,多数的居民小区开发仍停留在科技含量较低的水平。所谓“智能化”,在更多的成份上还仅限于一种炒作,其在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几个问题是被业界所诟病的。

其一,开发商盲目追求先进或片面追求低成本。个别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智能化系统的高档次、全覆盖,过分地强调了智能化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超出了业主的功能需求。与之相反,有些项目却将智能化系统看作是额外开支,片面追求建筑低成本,造成智能系统成为摆设的局面。

其二,智能化住宅小区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住宅最要紧的是居住的舒适方便程度,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其延伸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因此,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应是小区智能化的重点。而也有一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

其三,从业队伍不够专业。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的了解不够全面,对智能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不够成熟,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较弱,这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开发商缺乏对总体集成和系统更新与扩展的考虑,往往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造成返工、浪费严重;施工队伍素质较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造成施工效率低;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管理智能化住宅的经验以及管理层次与能力低下,造成后期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数字化社区将是美好未来

展望未来,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信息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也开始全面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因此,数字化社区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成为比智能化社区更高级的社区形式。

所谓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数字化社区是由于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社区比传统社区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未来的数字化社区应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数字化社区成为人文社区。当各种类型的“数字社区”都建好以后,应该从为数字文化发展构建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入手,提炼数字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使人文精神成为人们在数字化世界生存与交往的精神支柱,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旋律。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居民的人文教育,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以更好地构建适应人类生存与交往的“数字人文社会”,并使之与现实的“人文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其次,数字化社区成为科技社区。数字化社区应该是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有利工作、方便生活、具有高尚文化品位和科技水平的社会基层区域,这就不仅对政府构建信息化平台和控制管理平台、提供物业服务和信息资讯服务等提出了要求,也对社区居民的科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以数字化社区建设为契机,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渗透、融入到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加快科技的普及力度。

最后,数字化社区成为绿色社区。“绿色社区”不但是指社区内环境的绿化美化,而更多强调的是社区的环保、节能等生态效应。一个没有环保意识的社区在未来的建设中是没有生存余地的,因此数字社区要左手抓信息化,右手抓生态,同时还要有节能指标体系和技术政策作指导,只有这样,数字化社区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