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之痛
2015年,外企逐一撤离中国;国人境外消费持续增幅;中国制造带来的雾霾等环境污染迫在眉睫。顿时,一种悲观喷薄而生:外资逃了,国资流了,内需滞了,集体与个体的收入将四面楚歌,还得面对因环境恶化导致的逐年上升的医疗费用。我们或可将之视为“中国制造”真正转型之前的“反思元年”。
正如相关分析指出,日本产品的畅销原因有三:一来是价格更便宜,二来是绝无假冒伪劣,三来是代表精致的生活方式。但我们自己的中国制造呢?中国制造当然不尽然是山寨、翻版、粗制滥造。但无可否认,中国制造包含了大规模的专业缺失:核心科技,知识产权,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完善供应链,创新推广与营销,创造品牌与产品附加值……
“匠心”这个词,早已尘封于中国近代历史中,而近年来它不只一次出现在公众媒体与商业媒介中。它在这个时候的及时涌现,仿佛是这个古老民族的深邃生命吼出的丹田之音——中国制造的种种专业缺失都能追赶上欧美日韩,唯独匠心,是真正需要从每个中国人内心唤醒的卧虎藏龙!
中国制造,呼唤匠心时代
为什么我们崇尚日本制造的家电、德国制造的汽车、法国制造的皮包等?并非我们中国人天生就崇洋媚外,而是我们早已信任了日本人、德国人或其他发达国家同样发达的民族匠心。无论是奢侈品的至高附加值,还是日用品的精致品质,真正让我们折服的都是产品背后的高贵匠心。虽然日本人的匠心过于吹毛求疵,德国人的匠心过于呆板,美国人的匠心过于直白,法国人的匠心过于奢华等等。
然而,当代中国人所不明不白的是,我们的血汗金钱如滔滔江水付诸西流,买下的这些当今世界公认的匠心,曾几何时,它们一致敬仰与倾慕的竟是我们中国人的匠心,并且一学就是几百年。
当代西方一味鼓吹自我的手工艺术,而对中国古董艺术多从材料层面来考量价值,事实无非是霸权主义当道都是一厢情愿的压抑。幸而不少西方的良心学究一再推崇中国古典制造的简洁、精确、优美的形式与结构。优美源自于中国匠心,优美也源自于中国匠人的工艺修养与精神趣味,优美更源自于彼时古典中国的优雅生活方式。
只不过是两百年的历史洗礼,中国制造便在这个工业化、快速化的西向时代开始沦陷了。在现代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匠心如同众多的传统事物一样,寂然消失,甚至无从提起——而中国制造正被信息社会的庞杂资讯所裹挾,被来自西方美学与生活方式的强势冲击,面临高度分工竞争的压力,又深陷消费主义的狂潮,深层地眩晕疲弱下去。
今天,我们一再感到无力改变。但古人早有经验:假若一旦无力,便要从传统中寻找再次崛起的力量。
匠心回归,中国制造当务之急
中国制造匠心缺失的种种原因,当中就包括我们个体的生活语境及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变。盲目、单一地追崇西方时尚成为我们生存的审美本能。加上传统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从祖上流传下来的生活痕迹中看到的是颓败与落后,而不是优雅的骄傲延续。制造业中普遍吃苦耐劳的同仁,连吃一口饭、睡一个觉都无法舒适。要知道,匠心来自于人与物在自由时间之中的对峙发酵,灵感酝酿。当个体在工业化浪潮中沦为螺丝或转轮,一切匠心无从谈起。
但匠心既然是民族传统的支柱或主流之一,随着民族的复兴,它依然流传于一些自觉担当与承载的灵魂之中。这些灵魂大多数是“桃源”地区的少数民族,落后地方的拙勤老人,还有更多沉默于城市车间、自觉秉承祖辈精神的老实而负责的工人。敬业、爱业、致业是他们每年都收获的领导评语,无论身处哪类岗位,他们都能自觉自责。正是他们创造了长达十数年登顶世界广布全球的中国制造。那时候的中国制造,是优秀的。所以,虽然我们的企业大多都难以跻身世界500强,但也曾自负自创自足自得,并创造了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燃情岁月。然而时代仓促,欧美人曾在中国制造大规模来临时失业失望、手足无措,于是逐渐转型,集体联盟往独具匠心的高附加值的品牌趋势一往无前。中国企业再一次以速度洗牌,匠心制造者少之更少,可怜物以稀为贵,但个别品类的消费浪潮依然盲目浪逐西方。
但今天的制造业态并不代表中国制造将会永远地下滑下去。今天的中国制造工艺没有在巅峰,但这并不是定局。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有更多人追求超越经济的东西,那就是对精神上的、美学上的、情感上的、舒适度上的、创意上的渴求。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自己的文化元素,在消费与享受的过程之中,更多中国人将开始审美自觉、创新自觉,将美学体验沉淀为自主创造,反哺于民族制造。随着匠心被一颗颗地唤醒、一片片地复苏,自足与荣耀会一点点地重新回来。近5年来,从75后到90后,年轻人开始自发创造,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意与设计,与此同时,更多人关注、呼吁、投身于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宗师品牌则继续长青、继续保持高标准的荣誉出品及创新设计,还有一波接一波的精品品牌雨后春笋般地重构、重生中国制造。
当前,我们开始忧心于外企大规模撤资撤厂直奔东南亚邻国,而纷纷质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的时候,鲜为人知的是外媒报道中国同东南亚的订单结构有一定差异性,一些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订单,目前还是留在中国生产。“中国的溢达、晨风、鲁泰等企业,则凭借精细管理、严格的成本控制、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及优秀的研发能力,拿下了很多优质订单。”而像鹰牌陶瓷这样的宗师企业,连续17年唯一代表中国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十年前更被国际嘉奖“世界抛光砖看中国,中国抛光砖看鹰牌”的至高美誉,在行业低迷发展的近五年内却一直保持强势发展:原创世界两大领先产品晶聚合及宝藏,内需一直强劲,外需节节攀升,在陶业外销持续低迷的2014年里创下21%的折桂增长。这些鹤立于各行各业的制造代表,其轨迹一旦分享开来,必能有力坚定与鼓舞了更多中国制造保持或创建自己的宗师本色,匠心远航。
匠心之道,中国制造自强/强盛秘钥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分国籍的,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情感的追求。爱生美,美生匠,匠生美。工艺是一种美,品质是一种美,设计是一种美,甚至管理与经营也是一种深入浅出的生动大美。平心而论,中国消费者追求的,不是国籍之美,而仅仅感官觉悟之后的更美。
精致品位,文化生活,这将是全球民族在现代生活中一轮精神上的殊途同归。它的成全必然离不开匠心之道。而活泼于现代的匠心之道,将不再拘泥于传统手工艺,而是落地于商品所涵的各种品质:民俗文化的深度、自主性,世界市场的管理与流通,精致生活品位的高度,制造与科技的人文性与宽广度等等。
每一个产业、每一个领悟,每一个创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方,这就是以匠心之道感化制造的绝对高度与深度。
2015年,呼唤中国匠心,期待中国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