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产品成本。以T5支架为例,一支16W符合国家3C标准的LED T5支架材料成本为:壳体4.5元、驱动10元、国产中档光源4元、PCB板1.8元,合计20.3元。如果按市场所谓的不达标流通品标准核算,其保证能点亮的极限成本为:壳体3.5元、线性驱动1.5元、铁支架合金线光源2元、PCB板1.5元,合计8.5元。如果制造成本按15%计算,则两种情况的总成本分别为23.3元和9.8元。
企业出厂销售价8元,直接成本9.8元,这种价格倒挂现象为何能盛行市场?洞悉市场经济环境下形形色色的甩价现象,结合LED照明行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种情况是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发生质变,有了新产品上市,对老产品进行清仓处理,以便让位新产品而进行的低价抛销。这种情况在目前的LED行业并不存在。
第二种是企业倒闭关门,甩价抛货。企业接近关门,要还债,要清算,只有超低价格才能清理库存,快速变现。这种情况在目前参与价格战的大中型企业中也并不存在。
第三种是套现。企业利用上下游的财务往来关系,低价抛货,套取现金。仔细观察各参战个体,个别企业难避此嫌。
第四种情况则是战略性低价甩卖。企业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标,比如实现市场占有率的绝对领先或在自己的竞争领域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时,为了清理门户、封杀竞争对手而进行低价倾销。综观目前LED行业的价格战,我们很难发现真正的具有完备战略规划的参战企业。即使个别已在股票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企业,近年来一直以超低价冲击市场,貌似抢占市场,战略目的明显,但其在稳健渠道的建设、品牌效应的打造等市场运作的整体系统态势上却是十分的低级和紊乱,根本看不出明确有效的战略意图规划。
更为可悲的是,大部分参战的中小企业都是为了获得比主要竞争对手更具价格吸引力的优势而进行的战术性降价,误打误撞地被拖进了低价深渊,他们既不肯输掉市场,又不想品质过滥,结果以较大的性能价格比的差异为代价,越陷越深,最后只会是万劫不复。
市场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有许多通过战略性降价获取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这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成为我国企业竞争获胜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时常听到两个熟悉的名词即“免费模式”和“极致价格”,从根本上讲,这也是利用成本和价格杠杆做市场。然而,他们价格杠杆操作的出发点是客户利益,即客户让渡价值。
360、百度、QQ等在给广大客户提供平台系统免费服务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附加效益;小米手机的极致价格理念是保证产品最优性能基础上的成本控制,并且,通过去中心化的渠道设置,大幅缩减销售成本,以让利消费者。制造业产品营销边际成本高的特点决定了难以实施免费模式,而小米的价格极致模式正是免费模式理念在制造业的深度演绎。这样的客户价值理念十分值得照明行业的企业学习、深思。
反观照明行业的价格战,即使企业拥有再大的投资实力,如果产品价格长期持续地低于制造成本,其产品品质可想而知。以LEDT5支架为例,我们姑且不谈诸如显色指数、色温等照明的光品质指标,就是最基本的标注功率的真实性、使用的安全性、光通量的维持性以及产品的有效寿命等,能给客户一个真实准确的解释吗?
这些产品的实际品质生产厂家清楚、经销商清楚、行业也清楚,唯独不清楚的就是消费者。另外,一些企业的销售仍然采用多层次渠道模式,一、二、三级经销商累积加价,消费者的到手价格与采用扁平化渠道的优质产品价格旗鼓相当。如此的价格战,究竟意欲何为?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价格战企业老板及其经销商,8元LED T5支架你家装潢会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