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笔者接触到的家具经销商,来自不同地区,其经营的家具品类、资金实力各不相同,但普遍的说法就是“生意难做”,潜台词是满满的“风险都让经销商承担”!而家具厂家呢?他们在抱怨“生产成本节节攀升,出货量难以保证,最后赚的钱可能还不如经销商”。卖场同样难处多多,谈到激动处,经常直指“经销商目光短浅”。
看上去,家具行业的表面繁华全是假的,瞬间给人“台上笑哈哈,台下泪哇哇”之感。相互指责之余,家具业的整体艰难是现实存在的,行业内的调整也在丛生的矛盾纠葛中进行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行业的大改革一定会发生。
今天,作为浸染家具行业多年的笔者,就来大话一下,未来的家具行业可能的形态,以及今天的各位行业参与者,在未来的家具业中的可能的角色变化。
家具制造商将变身品牌供应商
说制造商可能不太恰当,因为未来有些家具企业已经没有制造业务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未来中国的家具产业,肯定不需要8万家或是5万家家具企业,优胜劣汰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家具企业。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整合之后,最后“活下来”的家具企业,数量少了,在运营方式上也将泾渭分明。
制造企业可粗分为两类:
第一类,有品牌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具品牌,也就是说终端市场上售卖的家具产品会标注自己的品牌。有人会问,现在市场上这种类型的企业到处都是,但实际上未来生存下来的家具品牌企业,跟现在大多数“一出卖场无人知”的家具品牌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说,未来的品牌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市场整合后,已经在终端市场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渠道模式上,不管是直营店还是特许加盟,抑或是零售批发,都更加的多元化;而在生产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能拥有自己的工厂,不管其在国内还是国外;也可能采用了代工厂的生产模式,即企业自身只关注品牌和渠道的运营建设。总之,这类企业品牌特点分明,或是定位高端;或是经常和设计师合作推出新品,依靠设计出彩;或是走大众品牌路线。
第二类,无品牌的企业。这类企业其实就是现在的代工厂。很多人会说代工厂没有品牌价值,附加值低。但是只要是在全球化经济的大环境下,代工厂永远都有市场需求。因为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各种成本的压力,国内的代工厂会“迁徙”,或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甚至非洲地区,或继续选择留在国内的偏远地区,当然后者的数量肯定会大幅度减少。
未来家具零售商:成为渠道的真正“掌控者”
这些年来,很多家具经销商都对国外的家具零售商(是的,国外的称之为零售商更合适)充满羡慕之情,感慨人家才是真正的渠道“掌控者”,说中国的家具经销商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奋斗,笔者也坚信中国的家具发展模式会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的确,未来会有一部分经销商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实现华丽的转身,但是最后能坚持下来的经销商,可能也只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坚持自我的家具零售商。中国未来的家具行业,肯定还是绕不开家具零售商这一环,而且经营模式也和现在的非常类似,不过数量上就少很多了(主要是因为品牌没有那么多了)。这些家具零售商可以选择成为品牌在某地区的独家零售商,开设特许加盟店,也可以成为品牌某个系列的产品授权零售商,将产品放在自己的店面中销售,当然也可以自己采购产品销售。
第二类,自有品牌的家具零售商。拥有自己的品牌无疑是很多家具经销商的梦想,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很多经销商可能会选择自立品牌,通过代工厂为自己生产产品,再通过自己的店面渠道进行销售,而这绝对就是当前欧美家具市场运营模式的翻版!
家具流通商将向品牌零售商转型
作为目前家具行业渠道的重要一环,家具流通商(卖场)的未来发展预计只能通过最彻底的转型才能实现。最主要的就是,随着家具品牌的减少,其传统的卖场经营模式注定无法支撑下去。
有人可能会问,就算家具品牌的数量少了,但是填充一个卖场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其实,当家具品牌在经历了市场调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往往会根据品牌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模式,比如独立店、百货商场等等,对于家具卖场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大多数家具卖场化整为零,转型成为品牌零售商,或许才是最合适的出路。
尤其是连锁家具卖场,其常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帮助卖场更好地实现向品牌零售商的转型。通过采购相应的家具产品,再以卖场品牌销售出去,卖场可顺利实现平台转型。
未来家具零售商很受欢迎
未来,家具制造商必须拥有消费者品牌,有的自行组织生产,有的专心经营品牌和渠道,生产交由代工厂完成,结果都化身成为“品牌供应商”;留下来的家具经销商,成为了多元发展的家具零售商;而家具流通商在行业调整过后,自己参与品牌经营销售,成为家具零售商。原来,家具零售商才是行业未来的大赢家!
关于未来的预测,充满了风险。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放言未来,是为引业内智者智慧激荡,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