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房里,吸油烟机和燃气灶谁才是核心?一个看似并不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近期却在厨电行业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在日前举办的2015中国厨电高峰论坛上,这一话题一经抛出,就引来了国内市场主流厨电企业代表的热烈讨论,而结果也大大出乎意料,认为吸油烟机是厨房核心的一边倒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支持燃气灶的企业与烟机的支持者势均力敌。
观点分歧
随着厨房在家庭中的职能逐步由烹饪场所向家庭社交中心转变,消费者在厨房装修和厨电采购方面也倾注了更多的心思。在厨电的购买过程中,油烟机和燃气灶哪个更为重要?这既是很多消费者的困惑,而对于厨电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于这个问题,厨电企业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张:华帝股份北京大区总经理张永涛认为,通常消费者在房屋装修过程中,会根据装修风格优先选择吸油烟机;方太公关传播经理余小芳则主张,吸油烟机和燃气灶“都很重要”;比起前述两种观点,林内、万家乐、海尔等厨电企业代表赞同燃气灶才是厨房的核心。
上海林内营销部部长王延红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厨电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重视灶具,因为灶具是生产美食的厨电产品,没有灶具产生不了美食,而烟机仅仅作为排油烟的厨房器具,其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另外,灶具本身作为耗能产品,其安全性、节能性更为突出。
万家乐京津大区总监齐暮也认为,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说,灶具是一个基本的工具,有灶具才能够做出美味的饭菜,没有烟机用户烹饪的基本需求也能够得到解决;从产品的功能来看,灶具的应用和需求要更广泛一些。
在2015中国厨电高峰论坛上,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还给出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根据中怡康的一项入户调查,75%以上的女性首选烟机,超过70%的男性首选燃气灶。左延鹊表示,女性消费者首先选择抽油烟机,因为油烟机决定了整体厨房装修的风格,而男性消费者首选燃气灶则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安全性。
数字反差
观点分歧的背后,是吸油烟机和燃气灶这两类产品在市场地位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目前,我国厨电市场上呈现出烟机占主导而灶具次之的局面。根据中怡康数据,上半年我国厨电市场吸油烟机销量为722万台,燃气灶销量为980万台,但吸油烟机的销售额规模却要远远高于燃气灶,达到165亿元,在所有厨电品类中领跑。据此,行业内有观点认为“得烟机者得天下”。
市场均价的悬殊看似也印证了这种观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吸油烟机市场均价为2664元,燃气灶均价为1317元,不到烟机均价的一半。
然而,王延红指出,国外正好相反,不管欧洲还是日本,灶具的零售价远远高于烟机,在日本市场一套燃气灶的平均价格在人民币5000元左右,为国内市场均价的四倍。国外灶具的价格之所以高于烟机,是因为国外灶具产品的高品质和智能化功能带来了高附加值。
对于当前厨电市场上烟机较为强势的局面,海尔集团厨电灶具企划部长邓鹏飞认为,这跟行业主导品牌有关系。王延红也认为,国内市场厨电龙头企业烟机比较强势,重点宣传烟机,给消费者选择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大家过分重视烟机,而忽视了灶具的技术进步,灶具的技术进步缓慢,造成了应该由灶具完成的功能让别的家电产品替代了,”王延红表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对(燃气灶)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好的。”
燃气灶的潜力
在王延红看来,国内燃气灶市场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而随着厨电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整个市场空间一下拉了很大”。中怡康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燃气灶燃气灶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市场均价同比增长4.5%,钢化玻璃材质燃气灶份额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另外,随着天然气普及率的提高,燃气灶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例如,根据山东省住建厅的规划,到2020年山东全省城市管道燃气普及率将达80%以上。
农村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也将推动燃气灶市场规模的扩大。邓鹏飞表示,农村村改镇第一次招标的过程中只提出了灶具的需求。
在技术上,根据国外的趋势,燃气灶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王延红举例说,日本燃气灶全部配有燃气烤箱,可以满足用户家庭烧烤的需求,而且日本灶具普遍具有防干烧、锅底感应、油炸温度控制等功能,但在国内市场上带有这类功能的燃气灶产品还很少。
事实上,国内市场主流厨电企业,包括吸油烟机业务较为强势的企业,均看到了燃气灶的技术潜力和市场前景,并加大了燃气灶技术的研发。目前,厨电企业围绕解除安全隐患、大火力高能效、精准火力、智能定时等功能进行创新,并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创新产品,如海尔推出具有智能防干烧功能的燃气灶,林内于7月发布了热效率达63%、4.2KW双层大火力的超能火系列高效燃气灶,美的225度宽频火控燃气灶在控制火力方面更加精准。
在2015中国厨电高峰论坛上,认为燃气灶是厨房核心的几位企业代表均表示看好燃气灶的市场潜力。邓鹏飞表示,目前海尔推的厨电产品就是以灶具为主。齐暮则表示,“我们(万家乐)在灶具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更为突出一点。”
“灶具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是非常大的,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王延红表示。作者:陈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