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的陶瓷业,正在迎接一轮洗牌潮。曾在佛山稳大陶瓷企业任外贸部门总经理的何梅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预计每年迫于压力不得不停工的陶瓷企业可能达30%以上,压力山大。“面对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被动等待被淘汰还不如主动逃离,”陶瓷业专家张永农分析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有危也有机。在浪潮中成为排头兵的龙头企业,很可能会迎来扩大规模的黄金时代。行业有望迎来几家大型的建陶业的“美的”,解救行业于水火之中。
产能过剩是最大瓶颈
“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淘汰率,”广东友明皮具企业负责人刘文虎告诉南都记者,今天倒下一批,明天起来一批,都是正常的“换血”,值得反思的是,新起来的企业有没有创造出新的运营模式或经营思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多家企业主向南都记者表示,经验来看正在停工的企业比这几年都很多,但难以估计具体有多少。
“从去年开始陶瓷业这些停工潮的问题就显得比较惹眼,行业内忧心忡忡,”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具体停工面积也分企业规模和区域而不同。主要来看珠三角的情况稍好,而一些内地三四线的小规模工坊受到的资金困难和存货压力都更大。
建陶行业近年来可谓“四面夹击”,一方面外贸形势迟迟不见好转;另一方面受到环保热潮影响,行业对质量和节能减排要求都日益提高。这对中小以及小微型企业来说压力过大。加上产业过剩影响,企业倒闭的消息事实上在这几年从未间断。
“建陶行业的发展,瓶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衰退,导致表现更为明显。”尹虹就分析认为,企业需要停下来反思,如何拉动建陶产品的内需,开发新市场,通过创新走出困境。曾在佛山稳大陶瓷企业任外贸部门总经理的何梅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直言,建陶业属于小规模的行业,技术创新比较有限,需求又难以短时间内大量翻番,很容易出现价格战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近期已经全面停产近两个月的新中陶陶瓷,就面临200多名供应商讨债难。行业倒闭还包括中小型企业如英发、中恒、纯美等停产事件。有行业的供应商向南都记者介绍,“很多小微型公司资金短缺,运营困难,供应商已经逐步建立黑名单,现在对这个行业也比较谨慎对待”。
“希望洗牌是好事”
很多建陶行业从业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不知道停工之后是什么,继续停工还是整改,抑或转型做其他事业。最大的难题是,不知道还要不要留守。“也许一些小微型优势不大的企业是该歇歇了,停产减产,也许能够让老板们静下心来,想出不同途径解决问题。”江西一位从停工潮里歇下来的从业工人如是向南都记者感叹。事实上,客观分析建陶业的问题,此时洗牌,很可能对行业来说,是一次重新整理再出发的机会。
就中国制造业而言,建陶行业规模不大。有关协会不完全统计称,一共几千家大小企业,每年创造4000多亿产值。这与几家大型家电知名品牌的产值相当。这也意味着,这点经济力量养活建陶企业,并不简单。
“希望陶瓷业的洗牌能是一件好事,”尹虹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民营企业通过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就可以化解产能过剩。保持乐观态度的还有一批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停工洗牌只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定现象,必然发生,早发生好过晚发生。
“面对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被动等待被淘汰还不如主动逃离,主动迎接倒闭潮,寻求在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陶瓷业专家张永农分析认为,瓷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品,所以在仓库里放多久也不会成为文物,成本却与日俱增。中国的建陶产品,论规格尺寸、质量花样,都不亚于同行,产品滞销并非这些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看,有危也有机。在浪潮中成为排头兵的龙头企业,很可能会迎来扩大规模的黄金时代。行业可能迎来几家大型的建陶业的“美的”,解救行业于水火之中。
链接
银行谨慎对待陶瓷业
对于银行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中小规模的陶瓷企业感受是最深的。随着外部环境形势不好,房地产政策不稳定,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威胁。
鹰牌集团副总裁、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总经理陈贤伟表示,感觉今年陶瓷企业从银行贷款和往年相比没有多大的变化,可能变化比较大的是那些做制造端的企业,他们面对的资金压力比较大,银行对他们的贷款相对大的企业收得比较紧。
但是,从银行端来看,陶瓷企业的发展并不容乐观。某股份制银行佛山分行的业务部经理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陶瓷企业在银行的贷款不容乐观,整体情况不好。今年陶瓷企业贷款不良风险开始慢慢爆发,出现了多起陶瓷企业贷款跑路的情况,而且跑路的企业中不分大中小,现在银行持保守谨慎的态度。“好的企业加大力度支持,不好的企业收紧”,另一家在陶瓷行业深耕比较久的股份制银行佛山分行的业务部经理向南都记者表示,“因为我们做得比较深入,所以大致可以分得出好企业与坏企业。”
怎样对申请贷款的陶瓷企业进行判断?该业务经理表示,判断企业比较复杂,主要通过库存量、经营数据、负债规模等进行分析。陶瓷行业终端需求疲弱,对所有企业都有影响,产品有竞争力的,现金流控制得较好的,会在这个阶段活下来,否则容易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