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如约而至,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参展商、投资人、专业观众、媒体记者纷纷汇聚到这座沙漠之中的黄金之城,合办一场精彩纷纷呈的电子Show。
秀场落幕,一支由1300家中国厂商组成的电子军团陆续回国。在饱享过各大展区的视听盛宴,在自家展位前折腾得筋疲力竭之后,这次美帝之行究竟为中国厂商带来了什么?是时候算算这笔账了。
在超过150000名专业观众,超过6000位全球记者的聚焦下,中国军团首先以近1/3的参展商数拔得头筹,但于美国时间1月7日曝出的中国厂商涉嫌违规被查事件,却将自嗨的我们拉回了尴尬的现实。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
美国联邦执法人员7日中午在拉斯韦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查抄了一家中国常州公司的展位,并以涉嫌侵犯专利为由没收了该公司展出的独轮电子滑板样品和宣传资料等物品。
此外,还有多家中国企业涉嫌违规参展,受到主办方处罚。
据深圳市朗泰通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应平所述,他在本届展会的中央展厅亲眼见到至少20多家中国企业因涉嫌倒卖摊位被查封。调查发现,被“约谈”多为专利侵权等法律纠纷。
由于实际判决尚未公布,关于具体厂商是否侵权,我们暂且不进行论断。
前车之鉴听听国内厂商如何说
通过参展过程中因专利侵权、注册名不符等违规行为被查事件,其折射出的中国厂商专利意识薄弱、参展经验不足、国外产权法律认识不足等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针对此,笔者采访了Flexwarm创始人黄伟聪、轻客自行车创始人陈腾蛟、Cassia智能路由创始人赵福勇等数位国内厂商,他们在专利申请与国外参展经验方面的一些经验与观点可供参考。
到国外参展要提高的知识产权意识
具有数年参展经验,并在发热领域申请了多项专利的Flexwarm创始人黄伟聪向智东西记者表示,在参加国外展会的过程中,因侵权而被当场被扣押、甚至被起诉的案例并不新鲜,由于欧美、日本等地的知识产权意识与法律体系更加完备,所以针对相关厂商在著作权、注册商标、外观设计等方面的审查也将更加细致与严苛。
在某次国外展会上,黄伟聪曾遇到过荷兰飞利浦派出专门人员针对浙江的剃须刀参展商的展品进行巡查,法国某温控设备的工作人员针对相关展位巡查等,而因此被查出涉嫌侵权的厂商也多以中国厂商为主。
踏出国门前就应做好全球布局
曾在美国有数年工作经验的赵福勇向智东西介绍道,厂商参加类似的电子展会除了提高曝光率外,更直接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展会汇聚到的代理商、经销商等资源,以促成相关的商业合作。
而前期的沟通与联系工作在参展前就应开展,若希望在参展期间鱼贯而入的人群中发现合作伙伴概率较小。
同时,品牌若进军海外市场,事先需要在海外各国进行自身的专利保护申请,而相比国内,国外的专利申请费用也相对较高,单个专利的申请总费用平均在四至五万美金左右。前期的费用投入不可小觑。
国内专利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意识薄弱
先有云马电动自行车身陷抄袭门,而此次展会涉查为独轮滑板车厂商,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方面是否存在疏忽或漏洞?同样身处智能出行设备领域的轻客自行车创始人陈腾蛟经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发表了看法:
相比国外,国内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是处罚力度不够、评判标准模糊。具体而言,针对外观设计抄袭的指控,只要对方能指出两者在设计细节、用材等方面的5处差异,该指控就不会成立;在侵权的处罚金额方面,数千至上万元的罚款对于产权保护根本起不到作用。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国内许多厂商的专利意识薄弱,以至于到了国外便“水土不服”。
总结:山寨的帽子要摘先从产权意识的建立开始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中国厂商因涉嫌侵权事件被查事件。不是第一例,可以预见的是,也将不会是最后一例。
我们常说,中国有着超乎常规的发展速度,不论是盖楼修桥、造车筑路,还是经济腾飞、技术进步。然而在多和快背后,落后的专利意识、被忽视的市场规则已然成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进阶过程中一个致命的短板。
而当我们回到本届CES时也能看到,很多中国的参展商仍然是谈生意的思维——在他们看来,CES只是一个有着洋面孔的华强北,一个更高大上的广交会。也难怪有国内媒体在冷静后略显寒酸的指出,除了无人机等少数领域,国内企业超高占比的数量和靠科技创新引发的掌声还不成正比。
随着我国创新理念的深入、产业技术投入的加大,我们总归是要摘掉那被外界诟病了太久的山寨帽子,远航至西方市场。而在此之前,对于知识产权概念足够清晰的认识与建立,是中国厂商能安全驶出国门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