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还是“智造” 从东莞现象看家具行业未来

/ by 第一家具网 浏览次数:

  今日,腾讯专栏发出《世界工厂东莞的两极》一文,文章直指探寻处于改革前沿的世界工厂——东莞制造行业的现状。而东莞同时做为国内家具生产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那么,处于“制造”和“智造”挣扎之中的东莞以及整个国内家具行业该如何选择呢?


  “用工荒”催生出来的“机器换人”

  在《世界工厂东莞两极》一文中借处于思变最前沿的东莞制造业指出,现在,东莞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确切说是流水线上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东莞现在更需要机器人,以及那些懂得和机器人做同事的年轻人。中国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迫在眉睫。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东莞的产业结构也在嬗变,旧的企业在暗潮中倒下,新的企业在破土发芽。在中国早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最主要市场的背景下,那些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东莞工厂,已经在大环境中先行一步。 


  “用工荒”不再是东莞的主旋律,“机器换人”才是。


  家具行业选择“制造”还是“智造”?


  根据国际工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家具产业报告,中国家具从2009年至2014年实现了101%的增长。然而在快速成长之后,中国家居产业正面临重要转型节点。过去以低端跑量,接单贴牌为主的产业增长方式已经探到了“天花板”。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的产业在经历前期的爆发式发展后都会面临重新洗牌的过程,但这些都是产业自然淘汰的过程,也是对各地产业发展含金量的检验,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坏事,毕竟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才是金子。所以说,以东莞为代表的家具行业势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采用机器生产、机器设计、(半)自动化的过程。虽然家具行业目前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但“制造”的大幕终将会拉开。


  未来国内家具企业的“智造”之路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6月中旬三天两次提出“中国制造”变“中国智造”,提出“中国智造2025”以来,意味着国内制造加工行业将进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下,国内家具行业依旧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模式,使用大量廉价劳动力大规模生产以提升产量、产生有限产值,而当下我国赖以发展的人口红利即将逐步消失,曾经的“廉价劳动力”相比东南亚、非洲如今也不“廉价”。而继续采用这样的方法的家具企业也将面临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积压微薄的产品利润空间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家具企业各个方面。所以说未来国内家具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就是要向着“智造”转变,采用机器换人,采用高科技机械进行加工。虽然,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将在一段时间内增加成本支出,但想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支出成本或将成为同行优势所在。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