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个属于传统抛光砖的时代正在远去。
在近十年的流行趋势变迁下,这款曾经的“地砖之王”,鼎盛时期曾独占国内九成市场,延续多年不衰。但近些年在抛釉砖的强势崛起和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持续快速萎缩。
曾经,它是中国陶瓷的骄傲,拥有比国外同类产品更高、更严格的生产标准与品质,用冰冷、华丽的外表装饰了一代人五彩斑斓的家居生活。
而今,却正与时代前行的步伐渐行渐远。
据本报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7月15日,广东、江西、河南、四川、山东五大产区,抛光砖生产线同比2014年缩减3~5成。这五大产区抛光砖产能之和曾在较长时间内占据国内抛光砖总产能的近八成。大量生产线的转产、拆除,让抛光砖“地砖之王”的优势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2011年来,全国瓷砖产能大幅增长,但抛光砖却遭遇强烈的转线潮,生产线锐减近半。
五年前的2011年,抛光砖尚是当之无愧的“地砖之王”,在全国3200条生产线、111.8亿m2(一年生产周期以330天为计)的庞大产能中,抛光砖以1025条生产线、39.1亿m2的规模优势牢牢稳居第一,在瓷砖总产能中的占比高达35%,而在室内墙地砖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8%,雄踞室内装饰的“半壁江山”。
到了2014年,微晶石、全抛釉等新兴品类风行陶业,以晶莹剔透、变化各异的仿石纹理,色彩鲜明的装饰效果迅速获得行业青睐。此时,全国瓷砖产能继续增加,但抛光砖生产线及产能却直线下滑,在全国3440条生产线、139.6亿m2(一年生产周期以330天为计)的产能中,抛光砖生产线及年产能分别为837条、38.8亿m2,三年内抛光砖生产线数量减少近200条,产能亦不增反降,占比迅速下降至27.9%。
五产区抛光砖线数量同比2014年普遍减少3~5成
最近两年,全抛釉的物理性能和花色纹理极大提升,先后衍生出超平釉、金刚釉等新品,而抛光砖却依然原地踏步、裹足难前,在激烈的竞争及价格厮杀战下,被越来越多的陶企放弃生产。而在近两年的新增生产线中,亦主要为全抛釉、大理石瓷砖生产线。
据本报记者调查,与2014年相比,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抛光砖生产线再次大量减少。广东、江西、山东、河南、四川五大产区,抛光砖生产线大多缩减3~5成。占据原料的天然优势,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抛光砖生产基地,拥有全国半数抛光砖生产线,近两年的形势极不乐观。
广东多家陶企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前就已停止抛光砖的生产,全部改为生产抛釉砖,目前仓库里还有一些抛光砖库存,因为不想清仓贱卖,所以一直在慢慢销售。
佛山三水一家工厂生产负责人安淑告诉记者:“我们在2014前后就已经将抛光砖生产线全部转产,现在已经不生产抛光砖了。”安淑介绍,三水很多企业都将旗下的部分或全部抛光砖生产线转产。并且,佛山一家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的大型知名陶企近几年亦将旗下40%的抛光砖生产线转产全抛釉。
相关窑炉技术公司、陶瓷企业以及陶机化工配套企业告诉记者,广东产区企业众多、产能庞大,很难统计近两年具体有多少条抛光砖线转产,但根据身边掌握的案例,这一数据不在少数,初步估计应该有上百条抛光砖线改线,转产比例或接近30%。
如今占比或仅为两成,还能被称为“地砖之王”吗?
据本报记者在多个产区实地调查及配套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至今,全国大致有近200条抛光线生产线转产,如今的抛光砖生产线或仅为600余条,加之近些年倒闭、破产、停产的企业逾半数为抛光砖企业,其中又有相当数量的抛光砖生产线长期闲置,实际产量更低。
按照当前全国 3500余条生产线、140余亿m2年产能及100亿m2左右的实际年产量,如今的抛光砖产能占比或仅为20%左右,即便除去外墙砖、薄板等产品,抛光砖在室内装饰产品中(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全抛釉、微晶石、小地砖、手工砖等)的占比最高亦不超过30%。
在狮王陶瓷常务副总经理张武广看来,未来传统抛光砖的销售渠道会越来越窄,假若该产品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能会沦为“工程砖”或者是“低端客户用砖”。但在工程领域,抛光砖不会被金刚石取代,或许在小型工程会被金刚石取代一部分份额,但是大工地的主流用砖依然是抛光砖。从家装渠道来看,抛光砖用量未来还会越来越小。
一边是业内人士对传统抛光砖逆袭的看好,一边是抛光砖产能逐步压缩的坚硬现实。在广东俊怡企业相关负责人看来,从近些年来企业的改线及终端实际表现来看,抛光砖的颓势毋庸置疑,“这款已伴随陶业发展数十年的老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与陶业同衰共荣,很多老陶瓷人心中都有‘抛光砖情节’,更愿意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抛光砖的未来发展,但实际结果却并没那么乐观。”
不过,抛光砖在工程领域仍有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
江西瑞阳集团总经理陈春辉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内众多省市推广精装房建设的政策落地,未来抛光砖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一些产品品质较好、市场口碑较好的厂家,会迎来发展机遇。”
河南:抛光砖产能三年缩减1/2
河南建陶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抛光砖市场最为兴盛的时期,抛光砖是当之无愧的主流产品。在这种形势的驱使下,当时新建企业建设的地砖生产线几乎全部为抛光砖生产线,抛光砖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至2013年底,河南抛光砖生产线及产能达到最高点,在产抛光砖生产线近30条,日产能近60余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数量及产能位居全国第五位(据2014年底本报产能调查)。
近几年来,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河南抛光砖生产线及产能萎缩严重。据近日初步统计,目前仅剩下20条抛光砖生产线,且其中又有5条生产线停产,实际在产的抛光砖生产线仅剩15条线,日产能也缩减至30万平方米左右。三年时间,河南抛光砖生产线及产能均缩减了二分之一。在缩减的15条生产线中,10条为转产改线,5条为企业停产倒闭。
分析抛光砖缩减的原因,转产改线是主要原因。2013年,全抛釉逐渐兴起,开始蚕食抛光砖市场,河南部分陶瓷企业开始将抛光砖线改为全抛釉线,新建的生产线也大部分为全抛釉生产线,抛光砖出现下滑趋势。随后的2014年、2015年,市场上又出现了超平釉、金刚釉、大理石等新产品,抛光砖市场份额再次大幅被侵占,抛光砖的主流产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另外,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加上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不畅、资金短缺,个别陶瓷企业遭遇停产倒闭,其中,多数为抛光砖生产企业。
抛光砖市场份额被逐步侵占,关键在于市场竞争力下降。全抛釉的出现,使地砖的花色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效果;金刚釉的出现,又解决了硬度及耐磨度的问题。新产品的出现,导致抛光砖销售不畅。记者在调查中,多数抛光砖企业表示,近两年抛光砖的销售越来越难,价格也一再下滑,从二十几元下滑到十几元,下滑幅度超过40%。
去年以来,为应对市场趋势的变化,河南抛光砖企业采取了加白、加厚等措施,但依然拉不起销量和价格,抛光砖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一再被压缩。“现在抛光砖的利润最薄了,一块砖的利润甚至只有几毛钱”。一位要求匿名的抛光砖企业销售总监说。
对于抛光砖未来,该销售总监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瓷砖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加上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的挤压和冲击,抛光砖的市场空间还将被进一步压缩,虽然目前在农村抛光砖还有一定的市场,但需求量也会逐步缩减。
夹江:高峰时期30余条,如今已不足10条
曾几何时,抛光砖生产线一度成为夹江产区企业上新线的首选,而如今却已成为产区企业发展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据统计,夹江及周边产区最高峰时曾有近30多条抛光砖生产线,然而在经过新一轮洗牌后却已剩下不足10条。
“当公司第一条微粉抛光砖投产时,西安、昆明、攀枝花的经销商都是抱着现金过来提货,而如今这种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建辉陶瓷总经理杨建勇对记者说道,新中源、米兰诺、新万兴、建辉等企业是夹江产区内最早生产抛光砖的企业,但是现在这些企业都已经把旗下的抛光砖生产线技改成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而唯有建辉依然在坚持生产抛光砖。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抛开当前市场低迷的因素,抛光砖生产资源匮乏,是导致夹江产区生产线陆续技改或倒闭的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四川科达陶瓷的转让,还是乐山沙湾中盛陶瓷、洪雅美莱雅陶瓷的停产,甚至鑫鹏瓷业的倒闭都是如此。
据一位黑泥供应商介绍,夹江本地优质黑泥资源严重匮乏,从广东拉过来运费需要300元/吨,而广东本地企业只要几十块一吨,相比之下在夹江产区生产抛光砖将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所以才会出现大批抛光砖生产企业把旗下的生产线给技改了。然而,这一批技改的企业中也不乏如新中源、新万兴、科达、米兰诺、威尼等夹江产区曾经的明星企业。而现如今产区内仍然在坚持生产抛光砖的企业却只有丹棱联发、洪雅新乐雅、威远白塔以及夹江的宏发、建辉等不到10条生产线。
除此之外,抛光砖价格的大幅下滑也是导致夹江产区抛光生产线不断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杨建勇介绍:“抛光砖刚出来时出厂价都能够卖到30多元/片,而如今终端的零售价格也不到30元/片,不少厂家的出厂价也才卖14~16元/片,利润的不断压缩也是企业放弃生产抛光砖的重要原因”。
“终端家装有至少80%以上的消费者会选择全抛釉,而不是抛光砖,因为抛光砖的花色太单一,不符合现在80、90后消费者的审美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全抛釉能够抢占抛光砖这么多市场份额的原因。”盛世东方销售总经理周贤中在交流中说道。与此同时,广乐销售总经理林华表示,夹江及周边陶瓷企业生产的抛光砖相比广东生产的品质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只能通过工程和农村市场渠道消化,其中家装渠道的市场份额较小。
然而,从去年与今年产区企业上新线的情况来看,新建抛光砖生产线的企业没有,大部分都是新建全抛釉生产线。由此可见,夹江产区中全抛釉已经完全取代抛光砖在地砖领域的地位。
高安:两年抛光砖线净减少16条,降幅达30%
根据2014年底本报“陶业长征”全国建陶产区产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江西泛高安(高安、上高、宜丰)产区拥有抛光砖生产线56条。从彼时开始,产区已经陆续有新明珠、普京等一批陶企将旗下部分抛光砖生产线调整为全抛釉生产线。
截止目前,根据记者的最新统计,产区中还有40条抛光砖生产线,其中包含一些停产及未复产开窑的生产线,对比2014年底净减少16条。事实上,如果算上2014年以前转产的抛光砖线,近些年泛高安产区至少净减少20余条抛光砖线。
这些减少的抛光砖生产线主要集中在转产改线方面,大部分是抛光砖转产改线为全抛釉及大理石瓷砖等抛釉类产品。而破产倒闭的企业,抛光砖生产线也基本被转租生产同类产品,仅有原新高峰陶瓷被瑞阳集团收购后,此前的5条抛光砖生产线,改为两条抛光砖和两条全抛釉生产线,而此前的两条抛光砖生产线也计划在近期改为抛釉类生产线。
随着全抛釉销量的增加,以及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影响,近两年泛高安产区的抛光砖销售情况相对比较稳定,市场旺季时,大部分企业均能保持九成以上的产销率,但是遇到淡季后,企业的产销情况直线下滑。如今年,市场淡季来得较早,4、5月份,很多企业的抛光砖就很难保持产销平衡,一些市场网路不稳的企业甚至在这个淡季仅有五六成的产销率。
而库存压力的加大,以及一些转租企业投产后以低价重新杀入市场,今年抛光砖价格也遭遇了空前的“黑暗”。以普通的800×800mm规格的布拉提为例,2015年开年的价格是16元/片,截止到目前,该款规格的产品价格有些企业甚至跌破12元/片,但尽管如此,产区中大部分抛光砖生产厂家在开年仍是全线投产,只是在进入淡季后,有些企业因为挡不住库存压力而开始停产。
据了解,泛高安产区的抛光砖主要面对三四级农村市场,而工程渠道基本都是经销商直接合作,企业因为后期服务及收款问题,很少直接开拓工程渠道。
高安产区中最大的抛光砖生产厂家、瑞阳集团总经理陈春辉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内很多省市推广精装房建设的政策落地,未来我们产区的抛光砖还是有市场的,尤其是一些产品品质较好、市场口碑较好的厂家会是一个机遇。”
而一些已经把部分抛光砖生产线改为全抛釉生产线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抛光砖肯定不会淘汰,但是当前的抛光砖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很多企业为了保持资金流动,盲目杀价,而这些低价竞争的抛光砖企业势必在今年面临一次洗牌,而经过洗牌后的产区,抛光砖形势会稍微好转,尽管价格不会上涨,但会保持稳定的销售市场。
淄博:高峰时期抛光砖线超160条,如今仅剩7条
自2000年以来,淄博产区规模开始迅速发展壮大,至2003-2004年陶企呈爆发式发展,并初步奠定了国内第二大产区的规模基础,其中抛光砖与内墙砖成为当时陶企的主流产品。据淄博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至2007年,淄博产区的抛光砖生产线达到最高峰,至少超过160条。而后受市场竞争影响,不断有厂家调整产品结构,致使抛光砖生产线数量及产能逐渐发生变化。
根据本报2014年全国瓷砖产能实地调研,截至2014年7月,淄博产区抛光砖生产线数量为32条,日产能29.1万平方米。
然而,这并不是淄博抛光砖生产线数量的最低值。据记者调查了解,随着抛光砖产品竞争的加剧,淄博又有多家陶企纷纷将抛光砖生产线改产,导致整个产区现有抛光砖生产线数量急剧下降。截至目前,淄博产区仅有狮王陶瓷、国润陶瓷、新博陶瓷、亿泰陶瓷等5家企业的7条生产线在产抛光砖,对比2014年同期减少25条,缩减幅度高达近八成。
按照当前现有实际在产抛光砖生产线数量计算,从2007年至今,淄博产区抛光砖生产线至少减少153条(按160条计)。其中,多数抛光砖改产为流行产品,主要以全抛釉或仿古砖为主,企业各以改产彼时热销产品来增加产品竞争力。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淄博产区抛光砖产能迅速降低,主要是受金刚石、仿古砖等产品冲击较大,致使抛光砖市场份额也大幅缩水。从现有销售情况来看,当前淄博产区的抛光砖销售状况基本稳定。而从淄博产区在产抛光砖企业的销售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抛光砖已经是在“以销定产”,且产品价格高于金刚石(以高端抛光砖产品为例)。
综合来看,致使抛光砖大面积改产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内抛光砖价格持续走低,致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且抛光砖花色单一,而抛釉类瓷砖的出现,以其花色丰富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抛光砖的市场份额。
淄博新博陶瓷销售总监宋峰表示,由于抛光砖花色单一,以及厂家利润点极低,导致传统抛光砖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市场份额也在逐渐降低。近年来,工地用砖首先要求瓷砖要耐磨,而传统抛光砖在当前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在工地用量上,传统抛光砖仍占主导。但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完善及改进,传统抛光砖的优势也会越来越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