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十年的流行趋势变迁下,传统抛光砖在鼎盛时期曾独占国内九成市场,延续多年不衰。但近些年在抛釉砖的强势崛起和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持续快速萎缩。曾经,抛光砖是中国陶瓷的骄傲,拥有比国外同类产品更高、更严格的生产标准与品质,用冰冷、华丽的外表装饰了一代人五彩斑斓的家居生活。而今,却正与时代前行的步伐渐行渐远。
据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7月15日,广东、江西、河南、四川、山东五大产区,抛光砖生产线同比2014年缩减3~5成。这五大产区抛光砖产能之和曾在较长时间内占据国内抛光砖总产能的近八成。大量生产线的转产、拆除,让抛光砖“地砖之王”的优势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抛光砖之殇:五年生产线锐减近半
2011年来,全国瓷砖产能大幅增长,但抛光砖却遭遇强烈的转线潮,生产线锐减近半。
五年前的2011年,抛光砖尚是当之无愧的“地砖之王”,在全国3200条生产线、111.8亿m2(一年生产周期以330天为计)的庞大产能中,抛光砖以1025条生产线、39.1亿m2的规模优势牢牢稳居第一,在瓷砖总产能中的占比高达35%,而在室内墙地砖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8%,雄踞室内装饰的“半壁江山”。
到了2014年,微晶石、全抛釉等新兴品类风行陶业,以晶莹剔透、变化各异的仿石纹理,色彩鲜明的装饰效果迅速获得行业青睐。此时,全国瓷砖产能继续增加,但抛光砖生产线及产能却直线下滑,在全国3440条生产线、139.6亿m2(一年生产周期以330天为计)的产能中,抛光砖生产线及年产能分别为837条、38.8亿m2,三年内抛光砖生产线数量减少近200条,产能亦不增反降,占比迅速下降至27.9%。
五产区抛光砖线数量同比2014年普遍减少3~5成
最近两年,全抛釉的物理性能和花色纹理极大提升,先后衍生出超平釉、金刚釉等新品,而抛光砖却依然原地踏步、裹足难前,在激烈的竞争及价格厮杀战下,被越来越多的陶企放弃生产。而在近两年的新增生产线中,亦主要为全抛釉、大理石瓷砖生产线。
据记者调查,与2014年相比,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抛光砖生产线再次大量减少。广东、江西、山东、河南、四川五大产区,抛光砖生产线大多缩减3~5成。占据原料的天然优势,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抛光砖生产基地,拥有全国半数抛光砖生产线,近两年的形势极不乐观。
广东多家陶企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前就已停止抛光砖的生产,全部改为生产抛釉砖,目前仓库里还有一些抛光砖库存,因为不想清仓贱卖,所以一直在慢慢销售。
佛山一家工厂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2014前后就已经将抛光砖生产线全部转产,现在已经不生产抛光砖了。”据介绍,很多企业都将旗下的部分或全部抛光砖生产线转产。并且,佛山一家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的大型知名陶企近几年亦将旗下40%的抛光砖生产线转产全抛釉。
据悉,广东产区企业众多、产能庞大,很难统计近两年具体有多少条抛光砖线转产,但根据身边掌握的案例,这一数据不在少数,初步估计应该有上百条抛光砖线改线,转产比例或接近30%。
如今占比或仅为两成,还能被称为“地砖之王”吗?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至今,全国大致有近200条抛光线生产线转产,如今的抛光砖生产线或仅为600余条,加之近些年倒闭、破产、停产的企业逾半数为抛光砖企业,其中又有相当数量的抛光砖生产线长期闲置,实际产量更低。
按照当前全国3500余条生产线、140余亿m2年产能及100亿m2左右的实际年产量,如今的抛光砖产能占比或仅为20%左右,即便除去外墙砖、薄板等产品,抛光砖在室内装饰产品中(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全抛釉、微晶石、小地砖、手工砖等)的占比最高亦不超过30%。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传统抛光砖的销售渠道会越来越窄,假若该产品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能会沦为“工程砖”或者是“低端客户用砖”。但在工程领域,抛光砖不会被金刚石取代,或许在小型工程会被金刚石取代一部分份额,但是大工地的主流用砖依然是抛光砖。从家装渠道来看,抛光砖用量未来还会越来越小。
一边是业内人士对传统抛光砖逆袭的看好,一边是抛光砖产能逐步压缩的坚硬现实。在广东某企业相关负责人看来,从近些年来企业的改线及终端实际表现来看,抛光砖的颓势毋庸置疑,“这款已伴随陶业发展数十年的老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与陶业同衰共荣,很多老陶瓷人心中都有‘抛光砖情节’,更愿意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抛光砖的未来发展,但实际结果却并没那么乐观。”
不过,抛光砖在工程领域仍有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内众多省市推广精装房建设的政策落地,未来抛光砖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一些产品品质较好、市场口碑较好的厂家,会迎来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