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佛山市知识产局公布佛山市知识产权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佛山市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高达108.75%。另外,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在PCT国际专利申请方面也有重大的突破。
据悉,知识产权是佛山创新驱动工作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佛山在知识产业的精耕细作一直未曾止步,通过在政策制度、产业环境、人才培养、金融保障等多领域的努力,佛山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并陆续拿下了众多“国字号”称号以及全省乃至全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第一次”。至此,佛山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市,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从国内唯一国家制造业综合改革试点到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佛山知识产权工作又上新征程。
“知本”爆发 制造大市打开知识经济新局面
9月底,第二届珠西装洽会在该市举办,继而又迎来了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的到来。两大展会背后展现的就是佛山制造业的成绩,是佛山制造业不断加速的创新脚步。
时间回到2013年初,佛山启动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发布《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并郑重提出要着力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保障作用。该方案还提出了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具体工作。以此为契机,佛山从城市前途命运的高度出发,对知识产权自我加码。佛山敢于正视知识产权服务短板,努力培育行业产权氛围,在贫瘠的产业中扎根重生破茧成蝶。
为此,佛山开始了知识产权政策制度体系的新一轮搭建。2013年,佛山出台新的《佛山市专利资助办法》,加大专利实施扶持资金投入。这一年佛山市本级知识产权专项投入从2012年的600万元提升到2500多万元,翻了两番多。同年,佛山专利申请量出现了20.31%的同比增长。
2014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和禅城区的佛山市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授牌并正式启动,形成“1+5”市区联动、资源整合、教材规范、师资规范、证书规范的工作体系,在专利人才的培养方面又奉献了一份力量。至2014年,佛山市三水区知识产权协会成立。同年,南海区也利用协会整合服务资源,一个逐层深入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全市逐渐确立。
而2015年成为佛山知识产权的爆发之年,佛山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鲲鹏”、“繁星”、“乘龙”、“英才”、“清风”、“护航”、“扎根”、“导航”等计划连续出击,佛山已经通过引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覆盖五区的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企业IP经理人俱乐部等举措,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至此,专利申请量达到39796件,数量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33.96%,佛山也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护航转型升级 构建“生态圈”推动创新驱动
“十三五”规划的启动,让佛山知识产权“生态圈”更加深入完善。通过南海区、顺德区先行先试,四月佛山首次组织申报2016年第一批来自高等院校和知识产权机构的专利特派员,并将定点定期定向深入园区或企业提供培训、宣讲等服务。
作为南海区专利特派员委员会主任,广州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梁莹服务过多家佛山企业。“近几年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从完全不了解到主动去国外申请专利。”梁莹说,专利特派员制度让服务机构与企业需求有效嫁接,实现市场资源高效配置。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也成为企业获得创新支撑的新途径。2015年,佛山新增18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融资额3.4亿元。“瑞州科技还是初创企业时,通过第三方评估进行知识产权融资,获得350万贷款,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拿到知识产权补贴融资的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评估等中介费均获得了政府补贴。”瑞州科技总经理郭华忠说,佛山知识产权工作对中小企业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年度佛山十大专利富豪榜和十大专利新秀榜,东鹏、恒洁上榜,浪鲸也曾登上2014年佛山十大专利新秀榜。同年11月,轰轰烈烈四年的德国高仪起诉浙江健龙“手持淋浴喷头”外观设计专利权一案结束,在2008也发生了美国科勒公司就溢流按摩浴缸两项专利状告贝朗卫浴侵权事件,这些事件说明了卫浴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确带来了知识资本需求的爆发,佛山制造业企业正在加速寻找更强的创新动力与保障。同时,随着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知识产权也成为佛山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引擎,在推动佛山制造业转型、经济提质增效中发挥独特作用。佛山,致力于成为企业定制数据微导航,在创新基础知识储备方面更是率先走出一条新大道。只有卫浴产区创新精神没垮掉,才会带动区域卫浴行业唤起创新发展专利研制的新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