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商道酬信。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古训,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复兴的社会大背景下,再度成为超高频时尚用语,在各种个人励志或是企业文化标榜的场所更是屡屡出现。有意思的是,正如西方格言所说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自然也就对这两句东方古训有迥然不同的理解。
所谓商道酬信,商道本就基于人性,和人道天道一脉相承、一理相通,只是在商言商更便于阐释一点,那么这里所说的商道之酬主要就是指商业价值的回报,更通俗点说就是盈利能力,更大的酬报也就是更可观更长久的盈利能力,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需要深度剖析的是最核心的字眼——“信”。
商道之酬在于信,在我看来,商道之信是有层次高下之分的,从初级、中级、高级直至顶级,各有玄机,分别对应的是具有不同内涵的“信”。
商业的初级层次是信息。这个层次是以信息为商业价值的核心依托,主要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赢取利润,以倒买倒卖为基本形式,在信息闭塞的时代和领域,这也是最简单可行的商业模式。依靠信息赚取差价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透明化对称化,顾客的破解之道也很简单,货比三家、多问行家通常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由此也衍生出同行潜规则、做托等升级手段,联合设置信息障碍,或是精心设计巧妙误导,这种买卖双方的博弈古往今来从未消停过。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信息的透明度空前提高,获取信息的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虽然信息爆炸兼之真伪混杂,如何从专业角度甄别信息始终是一道难题,这当中也孕育着极大的商机,但总体来看,信息不对称程度已经从以往的隔行如隔山到如今的只隔薄薄一层纸,一旦捅破,这类商家必然会被顾客抛弃,也就不值半文钱了,所以简单的倒买倒卖商业模式必将日渐式微,这一点尤其值得以信息不对称为经商法宝的经验主义者警醒。
商业的中级层次是信任。这个层次是以与顾客接触中建立的信任感为商业价值的核心依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信任感通常基于对特定的个体而并非其所在的公司,在中国的商业领域,这种现象尤其普遍,很多职业经理人无论是跳槽还是自己创业,都有能力带走一些熟客的业务,甚至成为从属于其个人的至关重要的一项资本。那么,为什么很多顾客宁愿相信个人而不敢相信公司呢?这一点确实耐人寻味,据我的分析,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是个特别讲究情面关系的社会,随便办个什么正常的普通的事,大家都习惯于找熟人,谁的人脉广,谁就好办事,你来我往,情面纠缠,大家都很累但又无法摆脱,甚至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文化根性问题,源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儒家传统价值观,强调亲疏有别而不是一视同仁,很多人评价中国人重私德而轻公德,太看重熟人圈子的评价,不太在乎陌生人的感受,这是比较中肯的,同理也就可以解释,中国人经商更容易相信特定的个人,是因为已经成了彼此认可的熟人,都很在乎在熟人圈中的评价,这个评价可并非是图个虚名那么简单,往往还意味着个人的综合利益、社会能量和自我价值认同,评价受损的代价实则极为高昂,而相对抽象的公司更像是一群陌生人的组合,在顾客的心理感觉上还不如特定的熟人靠谱。凡此种种,决定了在中国经商最重要的是会做人,也就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得到掌握重要资源的人士的信任。信任也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无疑就是对品行的信任,这个是前提,没有这个信任前提,就难有其他,但是只有这一个方面的信任也会在赢得顾客时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还需要有另一个方面的信任,就是信任相应的专业实力,包括在某个专业领域拥有的能力、资源和认知度等,譬如会找做瓷砖的信得过的朋友买瓷砖,但不会找他买他自己也不专业的东西,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信任,才会深信不疑、放心托付。中国当前的商界成功人士,大多属于这一类型,但是达到商业的更高层次的仍然鲜见。
商业的高级层次是信用。这个层次是以抽象的公司品牌信用为商业价值的核心依托。对于品牌的理解,我的定义就是标准+信用,这两项就是品牌最本质的东西。简单说,就是企业提出一个标准,然后持之以恒做到了,真正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并在长期反复验证中始终能达到承诺的标准,从而建立了信用,这就是品牌,这才是品牌。显而易见,顾客对这类企业品牌的信用极为认可,这种信任感已经深入内心,完全超越了对特定的个体的信赖。知名的国际品牌大多属于这一类型,譬如奔驰汽车品牌,任意一位由奔驰公司委派的商务代表都能得到顾客同级别的信任,任意一辆奔驰公司正式出品的汽车产品也都能得到顾客高程度的信任,所以顾客也乐于接受同样性能的奔驰汽车比很多品牌汽车高出的品牌溢价,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也是品牌的力量,这些价值和力量都是源于经过用户多年验证而得到高度认可的信用。当然这只是随便举个例子,我无意为奔驰唱什么赞歌,我个人的褒贬其实说了也不算,广大的用户说的才算,用脚投票的更加算数。就个人情感倾向而言,我更希望中国的品牌超越国际品牌,真正建立起抽象的公司品牌信用,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近年来中国的品牌也有所进步,华为就是一面旗帜。
商业的顶级层次是信仰。这个层次是以品牌文化的信仰象征性为商业价值的核心依托。信仰是人生的至高价值,也是文化精神的终极体现,信仰的载体通常具有象征性。在商业领域,信仰的载体同样具有商品属性,但是也有其特殊性。这类商品的价值基本与实用功能无关,与生产成本也关系不大,最典型的就是东方文化崇尚的玉器和西方文化崇尚的钻石,被赋予了太多的人文情感与象征价值,譬如一块和氏璧可以价值连城,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艺术品也可以归入此类。慎勿忘却,中国的代名词瓷器也曾经有过如此崇高的地位和商业价值,中国的神奇树叶也曾经代表东方文化征服过西方世界,甚至因为吸银太猛诱发了鸦片战争,影响了近现代史的走向。看看满世界追逐抢购奢侈品的中国土豪们,分明就是尚未恢复皇皇中华的文化自信,兀自把文化信仰嫁接在异国的枝上。在我看来,未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应在商业领域再度诞生能够征服世界的具有文化信仰象征性的商品和顶级品牌,这也是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